笔趣阁

葫芦小说>歧途:我一生的岔路 > 第一百一十八章 长兄如父(第1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 长兄如父(第1页)

领养孩子的人,再过三天就该来了。

卯生不时看天,他希望近来天气晴好,希望小儿子此去一路顺风。还有两天了。卯生忽然感觉到自己心跳频率加快,时常突突地狂跳,跳得他心烦意乱,坐卧不安。为什么?他想了很久很久,似乎没有找出原因。但终于——他忽然间想到了“小儿安”,对对,大概就是这些原因吧。应该马上去买几包“小儿安”之类药物,以防孩子出门后车上感冒。那俩来接孩子的夫妇没有生育过孩子,带领孩子方面的细事琐事,他们未必都尽懂;还得为他们多想想,多想想。

他想到了车上冲奶粉必备的小型暖水瓶;想到了穷家富路,应该为来人多准备两百块钱;想到了应该多几块纸张,多几块尿布;他想到……他忽然感到自己已经快成老太婆了,不由哀然长叹了一声。

黎明寒假过后又上学了。今日寄回来第一封信。信封上写着是仲甫的名字。卯生犹豫着这信他该拆还是不该拆,最后还是拆开了。黎明信的开篇,简述了入学后的情况,接下话锋一转,谈到了家中小弟送人的事情。他在信中请仲甫劝说父亲,恳切地希望小弟不要送给别人。信中流露的感情真挚,语言却有嫌哆嗦,大有言不尽意,不厌其烦的味道。卯生一目十行,到最后记住了一句话——

“如果父亲坚持把娃娃送给别人,不久将来,他定会后悔的。”

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话。可是不知为什么,它此时此刻,在卯生潜意识中震憾却很大;恍若天外来音,有种震耳欲聋的强力。

这种感觉令他很奇怪,但他只是略略一想没有深究。直到两年后,当他忽然失去一个儿子,失去黎明时,他才于回忆中感到了这是一句警言。

其实,人是一种最有灵性的高级动物。人具有的灵性,绝非世上所谓的神鬼可比。人身潜意识中具就的很多灵惠和预感,只要人留心,很多事都是能够应验的。只是留心者少而又未加研究而已。

不过此刻,这封信起到了另一种作用:它令卯生忽然想起并想到:除了一个仲甫,不是还有一个黎明,还有一个为他幼儿分担“义务”的兄长吗?两位哥哥抚养与培养一个小弟,应该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自然,黎明的心地善良,处事豁达他是知道的。

奇怪的是,这种思想一经抬头,竟立刻那么顽固地占领了他的大脑,那么顽强地冲击着他要送子与人的决定和决心。想其原因,也许是他内心为小儿找到了另一重靠山,抑或是良心发现,再或许是他内心深处本不忍心送子于人的原因在作祟。反正,这天他思想经过艰苦激烈的斗争后,居然突发神经似地大叫他的儿子不送人。并迅急的,雷火闪电般地催促仲甫发走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电报,拦住了那对夫妇来兰山接人的行程。他如此风风火火,急急匆匆地催发电报,仿佛是怕再晚一刻,自己又将再生反悔似的急促。

电报发走了。谢绝了对方的领养,卯生内心十分不过意。但他发现仲甫母子俩很高兴,他们欢欣雀跃,兴奋得像过年一样快乐。卯生苦笑着。当他从床上抱起小儿子时,竟也有种失而复得的感觉。他不由自嘲道:

“唉——荒唐人尽闹荒唐事。”

然而是荒唐非荒唐,日后未有过深研究。只是事实证明,这小家伙此后的,甚至将超过十八年的负担,果然全部落在了卯生心爱的仲甫身上。而且,仲甫是那么尽职尽责地充当并担负起了“长兄如父”的责任。并终于培养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

但可告慰的是,不久,在这个家庭连遭惨重打击时,在卯生精神极度痛苦、悲怆无依时,是这位幸亏没有送人的小家伙,给了他莫大的无人替代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哎,如果师傅当年好梦可信的话,这小家伙,才真正是那对“雄狮”之一。

卯生最终只有两个儿子。

不,他有三个儿子。只是先他而去了一个。

不过,这是后话。

卖豆芽,在那条三十里凸凹不平路上的运输实在太艰辛了。仲甫却以他坚韧的毅力,竟然超人想象地在这条路上奔波了整两年,一千多次风雨兼程的往返,运走的豆芽数十万斤计,洒下的汗水与艰辛却无法以数字来计量。

因此这年七月,经仲甫要求,卯生同意,仲甫终于在城关租了几间房子生长豆芽。

城里生产城里卖,免了运输之苦,劳动强度顿时大减。加上卯生根据儿子两年的可喜表现,他大为放心的,正儿八经地宣告了“退休”,彻底放手了经济大权。

仲甫得到父亲的信任,高兴中也把自己看作了成人(其实这时他刚满十七岁),更知道肩上份量,于是他更努力,更雄心勃勃。在这种信心的支持下,开始时,倒也旗开得胜。他向卯生汇报的第一情况是,日纯收入已逾七十元。作为豆芽生产的小本生意,于这时的当时当地,已算是十分理想了。

为协助仲甫,贺春英带着小儿子也进城去了。

从此,偌大一个院落,偌大一栋房子,楼上楼下令人整月难以涉足的众多房间,仅剩卯生一人独守。这是一种很寂寥的苦“差事”,心中常有一种空空落落、空空洞洞的味道,且无以排遣。不过有儿子不时报回来的可喜情况,他情绪稳定,心里尚可聊解寂寞于一二。

只是,操劳了几十年的他,如今猛然停下来,身体上有种很累很累的感觉。像长途跋涉间陡然坐下来,腰酸背痛,四肢发软,缚鸡犹恐无力般的疲劳不堪。他明显的,真正尝到了未老先衰的滋味。这种老,比人正常的老来得更显突然,更为沉重,自然也更为可悲。他黯然伤神时曾想过,这种可叹结局,恐怕与父亲当年不准吃“蠢娘奶”的固执有着直接关系。不过这种老,似乎危及的只是肢体,并没有严重危害大脑。他感觉到自己的思维依然清晰,脑力够用,至少与老年痴呆还有一定过程。

卯生一辈子不打牌,不下棋,更不赌博。连玩扑克也是三年、五年难得一次;而且每玩必是“三碗不过冈”。头一牌,他永远是从头学,但很专注,立刻就会。只是三局之后,他就渐次不会出牌了,常是红桃、方块不加分辨,6和9总爱混淆。因为他的思想早已经神游列国、飞往他处了。

红学泰斗周汝昌说过:“我一辈子不会打牌,不会下棋。但不是我人笨。而是我不愿用那份心机,不愿浪费时间。”这话似乎也是对卯生的写照。

卯生见过周汝昌,也算认识。这老头开朗,喜庆好笑。没想到他也有如自己一样的不开化,不开放,落下了如此与众不同的“怪癖”。卯生终生爱好唯有书。可自从破产后,无情的现实中,一连几年,他与书虽非绝对脱离了关系,却也时有久违的感觉。

现在休闲下来了,他老病不死,又次如同当年,如饥似渴地抱起了书。读着读着,日已偏西;时常忘了做饭,居然经常创造一日一餐的奇迹。这种情况,多半是下午三四点钟,头昏目眩时,才想起今日一天没吃饭。每逢此时,他难免摇头叹息,自骂不可救药,也骂——人他妈的为什么非要吃饭。

人吃饭进餐,如同车辆加油。这道理卯生自然懂,只是嫌麻烦。

一个多月以后,无甚好书再看时,他忽然想到了写书。决定再写一部长篇小说。

故事由一归侨闲话时讲到的真实故事想起,情节虚构。主线围绕在一件流失海外的贞观国宝争夺战上,泼墨于正义与贪婪之中;人物间恩仇并存,情浓如火,游子一片爱国赤诚贯穿始终。

说干就干,日夜兼程,一笔一划,一气呵就。几个月后一部四十万字的初稿出来,通读一遍,倒也惊心动魄,耐人寻味。他初拟书名为《巨贾贪婪梦》。

卯生写作,仲甫十分高兴,大力支持。他相信父亲的才华,却又可怜和不满父亲的废寝忘食。为此,等到卯生初稿结束时,仲甫近似强行地将父亲书稿搬进城关。这样,全家一块,至少,卯生不会忘了吃饭。

这时已是农历冬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