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坐回了位置。
他双眼有些失神,脸色变了又变。
最终彻底沉默了下来。
朱元璋在军事上的才能是远当世所有人的。
虽然后世论放弃将蒙古高原据为己有,算得上是错估了天下未来的形势变化,但为了加强大明的边防,朱元璋做了很多的措施,在长城沿线设置了大量军镇卫所,构建起了一套十分完善的防御蒙古人南下的坚固堡垒。
即是后世熟知的‘九边重镇’。
即便如此,朱元璋依旧认为不够,作为博览群书,熟识历朝历代统治经验的朱元璋,在深思熟虑之后,施行了郡县制跟分封制相结合的统治体制,地方官府管民政,十三个藩王坐镇北方各军事要地。
继而形成塞王守边的局面。
在朱元璋的谋划下,诸塞王沿长城线矗立,从东到西,从内到外连成一起,形成层层防线,足以抵御蒙古人的接连攻势。
也足以确保大明江山永固。
但朱元璋同样清楚,这些塞王掌握很大的权利,可以调动军队,任命王府官吏,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掌握军权的塞王,本身就成为了一股足以威胁到中央朝廷的危险力量。
因而必须得加以遏制跟约束。
军政必须得分开。
这是红线。
只是朱棣的政治敏感性,明显不如其他的塞王,因而在‘郭桓案’的波及下,北平遭受的重创最大,朱棣也是被吓得最惨的人,但归根结底,还是朱棣对大明政治理解太低了,空有野心,而没有实现野心的能力。
不守规矩,在最看重规矩的朱元璋眼里,是十分致命的。
一定意义上,朱元璋历史上放弃立朱棣,未尝不是因为朱棣不守规矩,朱元璋想要的继承者,是要能继续自己路线的帝王,而不是喜欢乱改自己制度的人,朱棣尚只是个藩王,就这么蠢蠢欲动,若是真的当了皇帝,名正言顺之下,岂不更加胡作非为?
大明的体制要的是墨守成规的帝王。
不要自以为是的帝王。
或许最开始朱棣跟晋王、秦王等人拥有同样的可能,但晋王、秦王比朱棣有一点好,就是当朝廷要他们带兵打仗的时候,眼里就只顾着带兵打仗,绝不会掺杂其他,即便是在封地作威作福,各种嚣张跋扈,哪怕是欺压到地方布政司头上,也只是欺压,绝不会想着将布政司纳入到自己的麾下。
这就是燕王跟晋王、秦王最大的区别。
朱棣之前一直不明白。
也一直觉得朱元璋偏心,殊不知,正是朱棣的自作聪明,导致了这一切。
朱元璋能够容忍自己的子嗣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甚至是胡作非为,但决不能容忍,他们触碰政治红线。
他能去宽恕。
但大明后世的帝王呢?
真指望隔了数代的大明帝王念着旧情?
夏之白感谢朱棣是真心的。
若非朱棣的自作聪明,朱元璋不会这么动怒,继而让朱元璋对自己这套塞王守边体系生出动摇,从而最终让‘军改’成为现实。
过去朱元璋是笃定自己设计的制度会坚如顽石,但现在朱元璋恐只会恨铁不成钢,也就朱棣没有在应天府,不然朱元璋的鞋拔子只怕早就飞朱棣脸上了。
甚至
杀了朱棣都有可能。
朱棣太顺了,不懂得收敛,更不懂得蛰伏。
心高气傲,又太早暴露自己的野心,也就历史上朱元璋的三个儿子相继病逝,加上朱允炆喜欢微操,这才让朱棣侥幸取胜,不然但凡大明有个正常的‘储君’即位,都能将朱棣按得死死的。
朱棣现在需要明白一件事。
他现在是要当将领,还是要当藩王。
至于争储那是想都不要想。
连朱元璋要求他做的事,尚且都做不到,哪有那个资格能力去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