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二十九,一位披着小雪之人踏进了院门。
半空缭绕着的晨雾还未完全消散,风一吹如丝如缕,更是将大雾给吹了过来。肉眼所见之处白茫茫一片,唯有脸上落着的雪花是清晰的。灶台上熬煮的一锅红豆咕噜咕噜作响,叶澜刚往里面加了块饴糖搅和,正欲把泡好的糯米水给倒了,忽地听见踩雪发出的嘎吱声。
站在灶房都觉得冷了,她可不想走出去吹雪,干脆等那人路过时再看一眼。谁知脚步声停在了自己院子外边,那人先开口叫了她一声,又道,“是我,家中其他人可醒了?”
声音被风染得沾上些寒意,叶澜赶忙走到外头开了篱笆门,来人果真是赵子淮。
照李映香的意思,赵家兄弟往年都是不回来过年的,一个自然是在妻子家过,另一个则是在书院里陪着那些书。二人今年都没表态,谁知赵子淮来了个出其不意。
叶澜没有细想其中缘由,人不回来也不差这一个,回来了能让李映香高兴几天更是好事。她连声叫人进屋里暖暖,又叫秦铮给倒上杯热茶来,“应当是还没起。从镇子到村子路可不近,还下着雪呢,怎得回来的这么早?”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今日村子里不是要舂年糕吗,我怕耽误了事。”赵子淮接下秦铮递来的那杯茶水,未等手先缓过劲来,端着就送到唇边喝了一口下去,这才稍稍觉得缓过劲来。
叶澜朝屋外看了一眼,此时天才亮堂些。连他们都是刚起,屋里的炭盆都还没来得及燃着,不免笑着打趣道,“那未免也太着急了点,二哥平日里阅读书卷,没想到眼睛如此明亮,居然能看见夜路。”
赵二但笑不语,身子回暖,他的后背浮起一股热意,想起自己是带着东西来的,于是提到桌上,“这是大哥的心意,这是我的,你们都收下。”
书院来的本就是些家境清贫的孩子,他自己都吃不饱,能买这些礼都算是花了大心思的。
叶澜痛痛快快收下,又聊了几句家常。许是外边的动静大了,屋里的孩子醒了过来。最先探出头的是秦时予,只披了件外衫出来,边揉着眼睛边唤了一声“小舅父”。
“想来娘也起了,我先回去帮忙,一会儿祠堂还有的忙活。”
人一走,叶澜就把秦时予轰进去穿衣裳,免得冻感冒了还要费心思照顾。月姐儿还坐在床上,头发睡得乱糟糟,双颊更是红扑扑。她问小丫头是想先梳头还是先换衣裳,得了回答之后取了梳子到床边。
秦时予坐在床沿,鞋子一踢就翻身躺了回去。叶澜给他飞了一记眼刀,觉得不解气,又往他腿上拍了一下,“今日村子里有大事要做,一会儿你大哥就走了,再墨迹连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急什么,”秦时予被打了也不甚在意,反正皮糙肉厚的,不差这一下。一骨碌钻回被窝里,蒙着脑袋闷声道,“他们又不会跑,我再睡一会儿也是可以的。”
叶澜才不管他,随他睡到猴年马月去,给月姐儿收拾好就领着出了门。
祠堂前面早就围了不少人,拿着米的到一边排队登记,其余人就站在一旁等着。年糕年糕,吃了才能年年高升,舂年糕固然算得上是一件全村人的大事,挨家挨户都要出一个男力。
基本上都是壮年,鲜少几家是中年男子,郑家便是其中一户。郑秀才正和旁人交谈,他儿子郑翰宣早早就赶考春闱去了,家中只剩他这么一个能出力的男人,“少吃一顿不碍事,就盼着文曲星保佑,让我儿考取功名,之后莫说一顿年糕了,让我日日供奉都不成事。”
边上人聊一会儿天的工夫,家家户户就把米给集齐了。
原以为只是上锅蒸熟后舂成黏糊糊的米团这么简单,亲眼见了才晓得其中大有来头。
首先就是泡米淘米,各家各户早在几个时辰前就已经把米给泡好了。而淘米既要把米淘清爽,又要保证米之中所含的水分不会过高,老一辈传授下来的经验是让淘箩在水里上下洗涤不超过三次,等到用的时候米之中所含的水分正好,不用多耽搁磨粉的时间。这一步全靠大家伙自个守着规矩,宁愿不吃也不愿坏了全村人来年的节气。
接下来是磨粉,用的依旧是秋收时的那架大石磨。秦铮此时还不用上场,便在边上陪叶澜观望。
“你为何不用去?”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秦铮站在叶澜身后,好让她把身体的重心倚在自己身上,“我早几年来到村子的时候做过一两年,那时叫我做的就是前面这些,费的劲少。”
言外之意是后面要做的步骤才是最耗力气的,而他的力气大。
叶澜听出他话中的意思,于是仰起头来看他,唇角的笑意味深长。这副模样落在秦铮眼里,叫人忍不住抚了抚她的面颊,“快看,开始了。”
大人孩童的吆喝鼓劲声一下比一下响,石磨转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粒粒饱满的糯米变成了洁白的面粉,一捧捧落在手里比外头飘的雪还要纯洁几分。一人负责扫粉,一把炊帚将磨盘上的沟壑全扫了个干净,一抹粉都不放过。刚磨出来的面粉要过筛好几遍,这样才能确保做出来的年糕白净又细腻。
蒸之前还要润粉,经过几道筛的米粉中加入适当的冷水揉匀,这步不能操之过急,免得年糕里出现了疙瘩。土灶早几天就已经搭建好了,磨粉之时就有人将蒸笼架好开始烧火,蒸桶底部铺一层布防粘,粗壮的柴火不断往灶膛里塞,所见之处皆是烟雾缭绕。蒸笼的热气溢散,雪花还没靠近就被烘得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