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
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形肉未脱,少气而脉又躁,躁厥者,必为缪刺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
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
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凡刺之禁:新内勿刺,新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出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千里顷乃刺之。凡此十二禁者,其脉乱气散,逆其营卫,经气不次,因而刺之,则阳病入于阴,阴病出为阳,则邪气复生。粗工勿察,是谓伐身,形体淫泆,乃消脑髓,津液不化,脱其五味,是谓失气也。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绝皮乃绝汗,绝汗则终矣。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尽纵,目系绝,目系绝,一日半则死矣。其死也,色青白,乃死。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喜惊、妄言、色黄;其上下之经盛而不行,则终矣。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塞,上下不通而终矣。
厥阴终者,中热溢干,喜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气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上下不通则面黑,皮毛憔而终矣。
二、白话文深度解析:
正文:
针刺的道理,全都在终始上,明确了终始的意义,五脏的脉象就可以确定了,阴经和阳经的脉象也就明确了。阴经主五脏,阳经主六腑,阳气由四肢末端进入人体,阴气由五脏进入人体。因此,泻法是迎着经气而来的方向刺入,补法是随着经气而去的方向刺入。知道了迎随补泻的方法,经气就可以调和,调和经气的方法,必须通晓阴阳的规律。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这种理论要传授给后世,作为准则。重视它的人就能昌盛,忽视它的人就会死亡。不遵循这个道理而自行其是,必然会遭受夭折的灾祸。
我恭敬地奉行天道,请让我谈谈终始的意义。终始,是以经脉为纲纪。通过切按寸口脉和人迎脉,可以了解阴阳的有余和不足,平衡和不平衡,这就是天道的全部。所谓平人,是指没有疾病的人。没有疾病的人,寸口脉和人迎脉应与四季相应,上下相应,往来不息,六经的脉象不结代,本末的寒温相互协调。形体、肌肉、血气必然相称,这就是平人。气虚的人,寸口脉和人迎脉都虚弱,而尺脉也小。像这样的人,阴阳都不足,如果用补阳的方法,就会导致阴虚竭,如果用泻阴的方法,就会导致阳虚脱。像这样的人,可以用甘药来调补,不可用峻猛的药剂来泻下,也不可用艾灸来治疗。如果不愈,就用泻法来治疗,就会导致五脏之气败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一倍,病在足少阳经;大一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少阳经。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二倍,病在足太阳经;大二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太阳经。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三倍,病在足阳明经;大三倍而躁动的,病在手阳明经。人迎脉大四倍,而且大而且数,名叫溢阳,溢阳是外格。
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一倍,病在足厥阴经;大一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厥阴经。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二倍,病在足少阴经;大二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少阴经。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三倍,病在足太阴经;大三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太阴经。寸口脉大四倍,而且大而且数的,名叫溢阴。溢阴是内关,内关不通,是死症。人迎脉和寸口脉都大四倍以上的,名叫关格。关格的人,给他很短的寿命。
人迎脉大一倍,泻足少阳经而补足厥阴经,二泻一补,每日针刺一次,必须切按并详验脉象,采用泻法,上逆的经气就会调和。人迎脉大二倍,泻足太阳经而补足少阴经,二泻一补,每两日针刺一次,必须切按并详验脉象,采用泻法,上逆的经气就会调和。人迎脉大三倍,泻足阳明经而补足太阴经,二泻一补,每日针刺两次,必须切按并详验脉象,采用泻法,上逆的经气就会调和。
寸口脉大一倍,泻足厥阴经而补足少阳经,二补一泻,每日针刺一次,必须切按并详验脉象,采用补法,上逆的经气就会调和。寸口脉大二倍,泻足少阴经而补足太阳经,二补一泻,每两日针刺一次,必须切按并详验脉象,采用补法,上逆的经气就会调和。寸口脉大三倍,泻足太阴经而补足阳明经,二补一泻,每日针刺两次,必须切按并详验脉象,采用补法,上逆的经气就会调和。
人迎脉和寸口脉都大三倍以上,名叫阴阳俱溢,如果不加以疏解,就会使血脉闭塞,气血不能运行,流溢于体内,五脏内伤。像这样的情况,如果用灸法治疗,就会改变病情而引其他疾病。
大凡针刺的方法,以调和经气为目的,泻阴补阳,使患者的声音和气息更加响亮,耳聪目明。违反这个原则的,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所谓针下得气而有疗效,是说泻法使正气更虚,虚的脉象大但不坚实;坚实如前的,虽然症状已去,但病根未除。补法使正气更实,实的脉象大而且更加坚实;如前坚实而不坚实的,虽然症状已快消除,但病根未除。因此,补法使正气充实,泻法使邪气虚弱,疼痛虽然不随针而去,但疾病必定会衰退。必须先通晓十二经脉的病原因,然后才能传授终始的理论。所以,阴阳是相互依存的,虚实是不会相互转化的,治疗时应取其所属的经脉。
大凡针刺的类别,都要达到谷气,才能驱除邪气。如果邪气与正气错杂,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脉象沉浮异常,四季气候失常,就必须用针刺来治疗。因此,针刺一次,阳邪就会外出;针刺两次,阴邪就会外出;针刺三次,谷气就会到来,谷气到来,就可以停止针刺了。所谓谷气至,是指已经用了补法而正气充实,已经用了泻法而邪气虚弱,所以知道谷气已至。如果邪气单独去除,而阴与阳还没有调和,疾病就会痊愈。所以说,补法使正气充实,泻法使邪气虚弱,疼痛虽然不随针而去,但疾病必定会衰退。
阴盛而阳虚的,先补其阳,后泻其阴,使阴阳调和。阴虚而阳盛的,先补其阴,后泻其阳,使阴阳调和。
足大趾间的三条经脉跳动,必须审察其虚实,虚的用泻法,这叫重虚。重虚会使病情加重。凡是针刺这种病症的,用手指按其跳动处,跳动坚实而快的,就迅泻之;跳动虚弱而缓慢的,就用补法。违反这个原则的,病情就会加重。其跳动的部位,阳明经在上,厥阴经在中,少阴经在下。
刺膺俞要刺中膺,刺背俞要刺中背,肩膊部有虚症的,要取上部的穴位。
治疗重舌,要用铍针针刺舌柱。
手屈而不伸的,病在筋;伸而不屈的,病在骨。在骨的守骨,在筋的守筋。
补法要在一个地方充实正气,深刺,少按针孔,以尽量排出邪气。泻法要在一个地方虚弱正气,浅刺,多按针孔,不让邪气进入。邪气来时,针下感觉坚紧而疾;谷气来时,针下感觉徐缓而柔和。脉象坚实的,深刺以泄气;脉象虚弱的,浅刺以养脉,只排出邪气。
针刺各种疼痛的病症,脉象都是坚实的。
所以说,从腰部以上的病症,手太阴、阳明经都可以主治;从腰部以下的病症,足太阴、阳明经都可以主治。
病在上部的,取下部的穴位;病在下部的,取上部的穴位;病在头部的,取足部的穴位;病在腰部的,取膝部的穴位。
病生于头部的,头重;生于手部的,臂重;生于足部的,足重。治疗这些病症,要先刺其病的部位。
春季邪气在毫毛,夏季邪气在皮肤,秋季邪气在分肉,冬季邪气在筋骨。治疗这些病症,要根据季节的不同而取穴。所以,刺肥胖的人,要在秋冬季节取穴;刺瘦弱的人,要在春夏季节取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疼痛的病症,属于阴;疼痛而用手按之不得的,也属于阴,要用深刺法。病在上部的,属于阳;病在下部的,属于阴。痒的病症,属于阳,要用浅刺法。
病先起于阴经的,先治疗其阴经,然后再治疗其阳经;病先起于阳经的,先治疗其阳经,然后再治疗其阴经。
针刺热厥病,留针会使热邪变为寒邪;针刺寒厥病,留针会使寒邪变为热邪。针刺热厥病,要刺二阴一阳;针刺寒厥病,要刺二阳一阴。所谓二阴,是指两次刺阴经;一阳,是指一次刺阳经。
久病的人,邪气深入。针刺这种病症,要深刺并长时间留针,隔日再刺,必须先调理其左右的气血,去除其血脉中的凝滞,这就是针刺的方法。
大凡针刺的方法,必须观察患者的形体和神气。如果形体肌肉没有消瘦,而气短脉又躁动,躁动而厥逆的,必须采用缪刺法,使耗散的真气得以收敛,凝聚的邪气得以疏散。
要深居静处,精神内守,排除杂念,关闭耳目,使魂魄不致散乱,专心一意,使精气得以分化,不要听到人声,以收敛其精神,使其专注于针刺。
针刺时,浅刺而留针,轻刺而浮针,以转移其精神,待气至后再停止。
男子要使精气内行,女子要使精气外行,坚决拒绝精气外出,谨慎地守护精气,不要使之入内,这就是得气。
大凡针刺的禁忌:刚行房事的不可针刺,刚针刺的不可行房事;醉酒的不可针刺,针刺后的不可醉酒;大怒的不可针刺,针刺后的不可怒;劳累的不可针刺,针刺后的不可劳累;饱食的不可针刺,针刺后的不可饱食;饥饿的不可针刺,针刺后的不可饥饿;口渴的不可针刺,针刺后的不可口渴;大惊大恐的,必须使其气平定后再针刺。乘车来的,要让他卧下休息,大约一顿饭的时间后再针刺。步行来的,要让他坐下休息,大约走了千里的时间后再针刺。以上这十二种禁忌,如果违反了,就会使脉象紊乱,气血耗散,逆乱了营卫的运行,使经脉的气血失去正常的顺序。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针刺,就会使阳病传入阴经,阴病传出阳经,而邪气又会复生。粗率的医生不注意这些禁忌,就会损伤患者的身体,使形体过度疲劳,脑髓消耗,津液不能运化,丧失了五味的滋养,这就是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