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葫芦小说>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李明夷卢小妹 > 第220章(第1页)

第220章(第1页)

令人胸闷的热风中,眨眼便到九月。酷暑的余温尚未褪去,冰冷的消息已经从北面的郡县传来。

在九门险些丧命的史思明修养了两个月,便再度以狂烈的架势扫平了大部分河北,不日就要重新打通黄河两岸的战线。

关中的战况也不时被船夫带来。

相比于东山再起立下大功的史思明,反倒是安禄山本人亲自统领的主力大军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挠。

阻挠他们的不是别人。

正是关内的残兵和百姓。

迅速拿下国都长安后,早就自立为燕帝的安禄山本该成为事实上的天下之主,可迎接他的不是跪服和祈饶,而是一道道关上的门,一柄柄对峙的枪。

为表亲和,安禄山甚至厚待了兵败潼关的哥舒翰,让他亲笔书信劝说留在长安的部分将领。哥舒翰也的确像模像样地执行了,然而,得到的回应却是清一色强硬的回绝。

局面发生了谁也预想不到的转折——

连新老两个皇帝都判断国都不保,一个往西、一个往南各自奔逃。可就在唾手可得的江山面前,在没有皇帝的国都中,强悍的燕兵却被层出不穷的人民斗争袭扰得头疼不已,只能暂且退出长安,驻扎在国都附近。

与此同时,对安禄山感到失望的部分同罗骑兵也跟随酋长阿史那从礼折回朔北,回到老家重新做起了地头蛇。

人心的倾倒仿佛就在一夜之间。

安禄山大概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多年的经营只差临门一脚,大厦忽起坍塌之势。

这一次,远在四川的李隆基比自己的儿子更敏锐地嗅到了局势的微妙变化,立刻安排了新任宰相房琯组织兵马,收复两京。

就在全天下的目光重新聚焦到国都长安时,邺城的百姓不得不迎来已经恢复了元气的史思明部大军。

天气阴沉欲雨。

风潮扫荡着地面的落叶,发出令人不安的窸窣声响。

几个义军打扮、一身带血的士兵蜷缩在房间的角落里,眉头紧蹙。

“我们包扎完就走。”李明夷正紧急帮他们处理伤口,便看见对方带血的嘴唇嗫嚅张开,艰难地吐出几句话。

“再待下去,会连累你们得罪燕兵。若是问起,你们咬死说没见过我们几个就是了。”

吸取了长安的教训,也出于对形式的观望,未免激起更大的反抗,这次史思明采取了刚柔并济的双重手段。

只杀义军,不斩良民。

进城的当日,燕兵便在大街小巷就张出布告,劝告所有百姓交出义军。交出一人赏白银二两,窝藏一个就以暴民处之。

“也不是第一回得罪了。”阿去有样学样,用提前备好的炭粉敷料盖上那些血淋淋的伤口,面无表情地回应,“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算账,难道讨好燕兵就能活下去?”

话音刚落,门口忽然传来一阵肃杀的马蹄声。

熟悉的声音令所有人一瞬色变。

“都说了说不得说不得,祸从口出。”马和抖着袖子起身,往外打量着情形,一时有些犯难,“咱们……”

几个义军彼此紧张地互看一眼,正想说话,袖子便被谁轻轻扯了扯。

“啊啊,啊啊……”小哑巴比着手势示意他们跟上自己。

“你们跟他藏起来,阿去收拾东西,不要留下把柄。”李明夷快速安排人手,同时脱下带血的治疗衣,“我和道长先去见客。”

这边刚布置完,坊外关上的大门便被不耐烦地笃笃敲响。不请而至的客人,这回倒算得上很有礼数。

李明夷给马和递去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向外道:“请问阁下何人?”

“你少装蒜!再不开门,里头的人全部处死!”

轰的一声,门被什么重重砸了一下。

马和的腿不由抖了抖,小声道:“我们还是开门吧。”

李明夷向后瞟着,见小哑巴大概已经把人带出视线,这才抽出门栓。正打算磨蹭开门,便听得一道熟悉的沉稳声音将那人砸门的动作喝住。

“退下。”

那人果然不敢再造次。

兵甲碰撞出冰冷的声响,有谁踏着肃杀的步伐靠近。

“先生不必戒备。”只露出一隙光亮的门缝中,一只冰冷的浅色瞳孔凝视过来。

“我并非为追究而来。”

第80章安禄山之疾

这人马和是没见过的,但从那双眼睛不难判断是边地少族。他抬着眼皮朝外觑了一眼,又把目光转向旁边,小声地问:“你认识?”

认识倒是认识,但绝算不上朋友。

李明夷示意他噤声,试探地询问:“既然如此,请问阁下所来究竟为了何事?”

那道冷彻的视线往深一凝,似乎已经看穿医署里藏着的秘密。对方很快回转目光,看上去对里面的人物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只是想请先生帮一个小忙。”他徐徐又补了一句,“只要你能做到,既往之事我便一概不予追究,邺城的义军我也可以放过。”

这个条件开得倒很值得考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