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到了自己五年前在电子案宗上的标注。
&ldo;剎车失灵,但车辆在一周前曾在4s店检修。4s店?人为破坏?小区车库监控?&rdo;
由于工作原因,他当年没有继续调查这宗案子。当年的标注在他们的内网中所有行动部成员都可以看到,毕竟有专门负责这些案子的小组,他们的意见对于小组来说也是参考。
但现在,这件案子被归于e联盟关联案件,和宁鸿雁的车祸案并列,并且显示已结案。
孟青竹下滑,找到了案件的详细调查结果。
嫌疑人是当年的4s店店主,他说有人给了他一大笔钱,让他在店内推广他们的零件。这在业内不是什么新鲜事,店主答应下来,还用在了当天前来检修的车辆上。
谁知第二天,对方就以质量原因回收了所有的零件,还又给了他一大批封口费。
店主收了钱,没有声张。他说自己本来还有些害怕,但在这些车再次送来保养的时候做了检查,发觉没什么事,他自己悄咪咪换掉了问题零件,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
那批问题零件还在他的库房里。
调查组在零件中找到了微型装置,这个装置可以远程操控,一次性使用,造成剎车失灵。
有关部门当场逮捕了店主,通过他的描述,找到了当年那个推销员所在的公司。他们调查了很久,终于在三年前找到了那名已经辞职的推销员。
但是,在逮捕他前,推销员在自己家中自杀了。
他留下了一封遗书,上面详尽的写了作案过程。通过遗书,似乎能确定他当年的做法是单纯的仇富心理。并且调查组也在他居住的地方找到了当年的图纸和制作材料。
这桩尘封已久的案子终于在三年前结案。
但,不对劲。
孟青竹看到结果,立即反应过来。
嫌疑人不第一时间处理证据,反而在手里留了十多年,这不符合常理。
他快速下滑,找到了案件经办人。
经办人签名行动部的一个组长。
孟青竹还是觉得不对劲,于是继续在系统内搜索这桩案子。
突然,他发现,案件结案三年内,有人在一直不停的上诉。
这个人就是杨培风。
孟青竹一激灵,看着杨培风的证件照,总觉得有些眼熟。他看向报纸上出事的研究员夫妻照片,一个不敢相信的念头渐渐从心底生气。
他将照片放到手机旁,放大了杨培风的照片。
好像!
难道,他是那个失踪多年一直没有找到的孩子?
如果这件事和e联盟有关系,如果他就是这对夫妻的孩子。
那这一切都说的通了。
千方百计的加入调查,他是想给自己的家人讨个公道。
tbc
密钥
发布会结束后,吴博士留下同联盟成员与几个官方媒体做了一次专门的访谈,结束后已经接近晚上八点。他婉拒了对方一同聚餐的邀请,独自一人回到了中心塔。
中心塔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除了各部门的值班人员,只剩下行动部还亮着灯。作为中心塔的核心部门,行动部没有休息室,加班007是常态。吴博士站在楼下,看了许久,无声的叹了口气。
宁鸿雁转组开始研究哨向病那年,他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十年之久。看到自己曾经的学生做出一个又一个成果,欣慰之余,他内心也生出一股恐慌。
一种没来由的危机感在那几年内充斥着吴博士的内心,在面对宁鸿雁的成绩时,他总是不自觉的带上一种过度挑剔的眼光。
这个世界上没有哨向病,那他这些年做的这些,算什么?
无休止的争执从一次平常的交流开始,最终因宁鸿雁的死而结束。参加宁鸿雁葬礼那天,吴博士远远的看到她留下的两个孩子。
那么小,那么天真。
在宁鸿雁死后,吴博士的日子平淡下来。宁鸿雁带来的研究人员在她死后纷纷离开,有的回到原来的岗位上,有的选择调岗离开,还有人直接原地退休,选择去颐养天年。在结束调查,回到研究中心那一刻,他却恍若隔世。
这一切终止的太突然了,突如其来的平静让吴博士有了思考的时间。他开始不断的重复实验,重复实验,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失败。
直到,他接到了一个电话。
对方是一个和宁鸿雁年龄相仿的女性,说话间有些疲惫,她似乎是从焦头烂额的后事处理中抽出短短一个电话的时间来联系自己,语速又急又快,她问:&ldo;是吴博士吗?&rdo;
&ldo;你好,我是宁鸿雁的表妹,我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一箱和研究院有关的东西,看上去是实验记录,她留下遗书中说这些事给您的,方便给我个地址邮寄吗?&rdo;
吴博士已经忘记他是以怎样的心情收下那些研究笔记的。
宁鸿雁留下的遗书很短,她好似预见了自己的死亡,只草草留下几句话,安排好自己的儿女,和这些年的研究成果。
但看到宁鸿雁的笔记本后,吴博士真正的沉默了。
他力排众议,跑去市面上疯狂的买下所有能找到的精神类治疗药物,用自己实验。两个月后,他主动申请离开哨向病研究中心。
&ldo;哨向病是否存在并非是联盟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能否解决这种症状才是我们真正要关注的问题。其次,这是有关于e联盟意识入侵的辨别。&rdo;
&ldo;依赖于艾普莉,依赖于高阶分化人员并非长久之际,我们需要有更明确的检测标准,而不是将所有的疑似症状都归咎于哨向病蒙混过关。&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