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活一个奴隶的成本,并不低,也幸亏这个时代到处都有仗打。只要有战争,就不怕没有奴隶。
但又因为战争,并非所有地区的农事活动还会安稳,遇到个别地区的农事活动暂停,甚至农田退化,那么养活奴隶的成本就会直线上升。
典型就是第二次逼阳战争,宋国可以说是血亏。
在宋国支持后勤的商队,也没有赚到什么,至于那些战争野狗,和随军商贾,更是因为复杂的战场环境,导致大量血本无归……
破产者,比比皆是。
像郑国这种打输了还有生意做,还能做大的,十分罕见。
“昨日来了八条吴舟,一舟五十女。”
“作价几何?”
“不知,不过这数日卫、晋豪商都是蛰伏,不敢再行出价。”
“此时还出价?不是应当搜罗奴客,交卖给淮中城?”
市场很热闹,为了方便李解交易买人,长葛大夫还专门开辟了一块平地出来,捎带了有七八间大房子,能临时住个六七百人。
只是谁曾想吴人在这里直接改了几套上下铺出来,一口气塞得满满当当,鬼知道有千几百号人缩在那么一丢丢大的地方。
除开这些,本地郑国人也做起了小生意,尤其是发现鳄人的消费水平,居然比一般士人还要高的时候,市场“看不见的手”,就开始到处摸来摸去。
这他娘的谁顶得住啊。
原本还叫嚣着跟吴国李解势不两立的齐国老乡,立刻又组织了专业的服务团队,为本地区突然增加的顾客,提供最优质的的宝剑服务。
“这淮中城,不是说粮食短缺么?如何又敢购入这般多的奴隶?”
“听闻陈侯、随侯借粮,巢、舒诸国,亦是筹措了粮秣,运往淮中城。”
“李子豪阔啊。”
“待入春之时,便前往淮中城。”
“如今舟船便利,又有新郑‘江阴会馆’,明年往来淮中城,略有特产,便能得利啊。”
此时最热闹的虽然是人口市场,但因为人口交易的热闹,自然而然地带动了其它的商品交易。
尤其是陶器、瓷器、漆器、编织品、竹篾手工品、木器等等,都是郑国城市居民能够消费得起的。
至于一些石器农具,老规矩,跟“棘泽”“洧渊”的野人进行以物易物,李解起家的时候,赚取最大的利差,就是通过石器的以物易物。
野人、夷人并非没有金属加工能力,但因为连续不断的打击,很多工艺都是失传,大量工匠都是流落到了列国之中。
剩下的那些野人、夷人,则是抱团取暖,形成很小的聚落,自然无法支撑供养金属冶炼以及金属加工。
退化到石器加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加上即便有若干个大部落能够加工青铜器,日常消耗也不可能下放到农具上,最多就是日常用具或者祭器、冥器。
而此时的石器加工,最先进的肯定是列强,列强之外,李解自称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
大量的石器农具和狩猎工具,才是中小型野人、夷人聚落的急需品。
没有工具,开荒难度之大不可想象,有了一把石斧,那么一片小树林就能清空,撒一点豆子,记得除草的话,一亩地总能收获七八十斤。
多少总有,也就能续命养活自己和族人。
只是这些聚落,往往没有议价能力,他们也制作不出精良的石器,列强也不可能没事干跑野外做什么狗屁零散交易。
于是反而把江阴邑凸显出来,成为绝对的野外卖方市场。
或许在姑苏,一把石斧只能换两只鸡或者几条大黄鳝,但在“鸟夷”的地盘上,江阴邑说换一只羊,它一根毛都不能少。
同样的状况,自然出现在了“棘泽”和“洧渊”,然而本地的野人非但没有觉得吴人的货物昂贵,反而还觉得厚道有良心。
没办法,通常情况下,城里人也不会卖东西给他们,一般的行脚商,也不具备运输份量很重的石器。
像淮中城突然组团刷颍水,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口口声传之下,几乎“棘泽”“洧渊”两地的聚落、村邑,都带着青壮前往长葛市场,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
郑国人自己都没想到,家乡的土鳖们,居然消费能力这么强。
隐藏在乡野的郑国野人财富,还真是比吴国野人强得多。
最牛逼就是郑国的这些野人,居然用“白花花”的大米来交易,不是稻谷,不是麦子,也不是小黄米,而是脱粒去壳的大米。
要知道,郑国主要种植的主粮,还是糜子,然而“棘泽”“洧渊”的本地野人,居然掏出了大米来交易,简直把新郑、长葛的老乡们都吓个半死。
“郑国,确实富庶啊。”
看着“洧渊”的一个聚落首领,居然直接用大米换了一条船,然后用石器把船装满,李专员都有点发懵。
他当初要是穿越的时候,穿在了郑国,那不得爽死啊。
“良人真是英明,淮中城库存的石器,居然换来这么多粮食。”
“都是好米啊,这‘洧渊’野人,居然舍得把稻谷舂得这么精白,中原乡下人的生活,原来这么精致的吗?跟他们一比,阴乡果然是穷乡僻壤臭土鳖啊。”
感慨之余,李专员突然来了精神,“野人尚且如此,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