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熟的撑船工也是见多识广,有些老船工已经四五十岁,本该是年老力衰的时候,此刻却是用古怪的吴地方言说着话:“旧年辰光,大王一路打到郢都去!”
见多识广的老江湖,觉得眼前的场面,并没有超出太多想象。
规模庞大的船队,分成了几个批次,密密麻麻地在淮水之上,形成了一个月牙一样的弧线。
弧线从北到南,逐渐靠近蓼城。
已经能够看到蓼城城头的灯火,火把在明,守卫在暗。
簌簌簌簌……
“上将军,芦苇。”
“是芦苇。”
“到岸了。”
“噤声!”
老船工站在船尾,轻叩船身,发出笃笃声,不多时,后方跟进的船只,也立刻应了一声。
笃笃笃笃……
声音并不大,还不如淮水拍案的声响。
顺着芦苇荡,缓缓地挤压过去,一条船、两条船,直到船只再也无法前进,船工立刻撑住船身,将船只死死地定住。
“涉水!”
船板被抽了出来,直接扔到浅滩上,芦苇荡的断根非常尖锐,一脚踩上去,跟踩着钉子没有任何区别。
苇叶锋锐,又多蚊虫,这种糟糕的天气之下,更是难受。
不过李解一马当先,很有经验地将芦苇折断踩在脚下。
后方士兵飞快地传递着船板,整个浅滩之下,已经有可以踩踏的平板。
哗哗声越来越密集,李解一把拉住跟过来的六国人:“蓼城城外,可有暗哨?”
“暗哨三十岗,游哨百余,沟渠之间多有亭长。”
亭长是负责沟渠警戒的守卫军官,李解回忆了一下蓼城的布防,等到一个大队逐渐集结,互相之间开始清点人数之后,这才命令道:“抢攻!”
“是!”
这一支义士大队,大队长是贾贵,贾贵不在,李解亲自带领。
“长梯组!”
“有!”
“盾牌组!”
“有!”
……
陆陆续续的队伍开始靠近,舟船开始相连,后来的队伍,是通过前军停靠好的船只,才陆续登岸。
东南方向就是蓼城,大概还有一里的距离。
行船有偏差,登陆有考量,毕竟要留给部队调整的余地。
一里路的距离,足够让大部队全部调整完毕。
“行军!”
“是!”
火把已经全部准备好,但是并没有点燃。
浑身黏糊糊的难受,经历了泥泞不堪之后,体力消耗极大,现在大部队都是靠着一口气在强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