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没想到他太子叔都有孙子了啊!
&esp;&esp;刘据本来只是想和霍善讨论一下,瞧见霍善那眼神后有些纳闷地问:“怎么了?”
&esp;&esp;霍善才不会傻到跟刘据说“我刚去了解了一下你孙子”这种话,而是向刘据建议:“据说他记性很好,有着过目不忘的厉害本领,不如让他负责收集整理江夏郡散落民间的书籍以及口口相传的风俗故事。到时候你回长安去了,正好可以把这些东西献给姨公。”
&esp;&esp;这可是个大工程,一时半会是干不完的。
&esp;&esp;忙碌是最好的良药,应当可以让张安世早早放下丧父之痛!
&esp;&esp;当然,这也不是张安世一个人能完成的,霍善这边会让霍光他们一并参与。
&esp;&esp;正好可以让他叔跟人家张安世学学怎么教育儿孙。
&esp;&esp;一家人的行事作风如何,领头人起的带头作用不容忽视啊!
&esp;&esp;等等……
&esp;&esp;他叔好像没成亲来着,按照他们大汉的婚育年纪来算,他叔算是大龄未婚了……按理说前两年就该说亲来着。
&esp;&esp;难道是来到江夏郡后太忙了,耽搁了他的婚事?
&esp;&esp;霍善觉得自己小小年纪的,要操心的事可真不少。
&esp;&esp;他和刘据讨论完怎么安排张安世,就迈开小短腿跑去找他叔霍光了。
&esp;&esp;主要问他叔准备什么时候娶妻。
&esp;&esp;霍光笑道:“你问这个做什么?难道你要给自己选个婶婶?”
&esp;&esp;霍善道:“也不是不行,这西陵城里的人家我都熟,你喜欢哪家的我都可以给你问问。”
&esp;&esp;霍光把自己面前那堆公文指给霍善看:“要不你自己把这些都给处理了,我好腾出空来去给你娶婶婶。”
&esp;&esp;霍善看了看那堆积如山待处理的公务,再看看自己每日案牍劳形的亲叔。
&esp;&esp;世上哪有什么都不干就能把整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好事,无非是有人替他当苦力!
&esp;&esp;霍善当即拍拍霍光的肩膀一本正经地勉励道:“娶妻不怕晚,你可是我亲叔,亲事绝对不能草率,得多看几年给你挑个最好的!”
&esp;&esp;饶是老成内敛如霍光,听了霍善那瞬间转换的语气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esp;&esp;霍善被笑了也不恼,顺嘴就把对张安世的事给霍光讲了。
&esp;&esp;霍光点头应了下来:“你把人安排过来就好,我们曾在郎署共事,彼此都是认得的。”
&esp;&esp;仔细一算,他们这小小的江夏郡宛如挖空了半个郎署。
&esp;&esp;不过郎官大多都是从朝臣子弟中选荫进去的,缺了自然有源源不断的新人能补上。
&esp;&esp;说不准新人还嘲笑他们太傻,放着既轻松又能在御前露脸的差使不干,非要跟来江夏郡这边瞎忙活。
&esp;&esp;谁知道远离了长安还有没有被刘彻想起来的一天?
&esp;&esp;当然,这两年江夏郡的变化以及刘彻对江夏郡这边的关注都被不少人看在眼中,要不然司马迁他们年前去长安上计的时候也不可能挖动那么多人。
&esp;&esp;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esp;&esp;对于苏武他们从长安挖来的人才,霍光安排起来是一点都不带迟疑的,多一个张安世根本难不倒他。
&esp;&esp;张汤刚去世,张安世心情确实有些沉郁。
&esp;&esp;这些年刘彻是如何信任以及重用张汤的,只要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
&esp;&esp;可过去几年那么风光的张汤,从云端摔落下来也不过是短短小半个月的事。
&esp;&esp;他们曾经那般仰赖着的父亲一转眼便只余下一具冰冷的尸首。
&esp;&esp;张安世从未如此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是伴君如伴虎!
&esp;&esp;这让本来就勤勉又谨慎的张安世变得更为收敛,父亲死后从不在人前表露半点怨愤,自己得了升官旨意也不曾流露半分得意。
&esp;&esp;来到江夏郡后的第一个晚上,张安世倒是稍稍放下了在长安时的警惕与戒备睡了个好觉。
&esp;&esp;翌日一早,张安世就在自己住处的园圃边上看到了……朝阳侯霍善?!
&esp;&esp;这朝阳侯怎么起这么早?
&esp;&esp;关键是,起这么早跑来他这边做什么?
&esp;&esp;霍善是过来安排“生产任务”的,他关心地询问张安世想在园圃里种什么。
&esp;&esp;司马迁他们过来找张安世这个新人一起去干活的时候,张安世已经糊里糊涂地跟着霍善在那整理起自己住处前的园圃。
&esp;&esp;司马迁几人:“……”
&esp;&esp;他们对视一眼,齐齐上前帮忙收拾,那动作熟练得让张安世侧目。
&esp;&esp;司马迁等人只能给张安世一个“你在这边住久了就懂了”的眼神。
&esp;&esp;反正他们现在已经知道辣椒、甜瓜、西瓜、番薯等等作物该怎么种。
&esp;&esp;无他,主要是他们住处周围只要有地空着,霍善就会时不时跑过来“关心”几句。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