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刘据脾气向来不错,也愿意惯着霍善这个侄儿,闻言点着头说道:“好!”
&esp;&esp;可惜霍善的战书不独给他一个,霍善给每个人都下了,要大伙都挑一个,一会来个吃瓜大会。
&esp;&esp;当然,他都是会付钱的。
&esp;&esp;现在他们账面上余钱挺多,李长生专门划给一笔活动经费,让他每天巡城或者出去玩耍时可着劲地花。
&esp;&esp;一来他们留着太多钱没什么好处,霍善本来就是个很好养活的娃儿,自己又总能接触到许多生财门路,与其说他们养他,倒不如说他在任期内恐怕要带着整个江夏郡实现一次大飞跃。
&esp;&esp;左右他们不差钱,没必要把钱堆在仓库里舍不得花!
&esp;&esp;二来霍善领头大把大把地花钱,也能把江夏郡的经济给带活。与其让江夏郡的富户豪强把钱都藏起来不花,还不如想办法把他们的钱全给薅出来。
&esp;&esp;你们有钱不花和没钱有什么区别?
&esp;&esp;小心告缗令落到你们头上,把你们隐藏起来的家财全给充公了。
&esp;&esp;在李长生的鼓励之下,霍善现在已经是个合格的散财童子,每天巡城时都要散完规定的额度才能回府。
&esp;&esp;霍善不知道里头的弯弯绕绕,反正看到什么热闹事就去瞅两眼,碰上精彩的表演,赏!尝到好吃的吃食,赏!瞧见工艺特别的好布料,赏!
&esp;&esp;偶尔去底下的县城巡视,他也撒钱撒得相当大方。
&esp;&esp;但是这不代表他好糊弄,他见识过的东西可是跨越至少两千年的,一般人觉得他年纪小随便拿点东西来哄骗他,他只会瞅瞅对方有没有犯啥罪,直接把对方送进牢里劳动改造去。
&esp;&esp;在霍善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大家都以拿到霍善的赏钱为荣。这赏钱不仅仅代表那么几个钱,更代表他们的新品或者演出获得了霍善的肯定!
&esp;&esp;霍善正兴致勃勃地和刘据说起回头带他到处“巡察”去,就听到一阵熟悉的马蹄声传来。他两眼一亮,高兴地转头望去,果然是霍去病来了!
&esp;&esp;小孩子的耳朵都特别灵敏,能够分辨出脚步声、马蹄声乃至于车马声之间的不同,有时候大人还不知道谁来了,他们已经知晓那是自家爹娘。
&esp;&esp;霍善一下子抛下自家表叔,高高兴兴地跑过去往霍去病身上扑。
&esp;&esp;霍去病刚从马上下来、要去跟刘据打个招呼,自家娃就炮弹似的冲了过来。
&esp;&esp;最近他去洞庭湖那边溜了个弯,好些天都没来看娃,要不然这小子从不这么黏人的。
&esp;&esp;孩子都扑过来了,霍去病当然是先把人抱起来由着他搂着自己脖子蹭来蹭去。
&esp;&esp;刘据见霍去病轻轻松松抱起霍善,再瞅瞅自己看起来没什么力气的胳膊,毅然决定每天加练一个时辰。
&esp;&esp;等他再长几岁,一定能单手抱起阿善!
&esp;&esp;若是霍去病知道刘据的想法,绝对会狠狠地嘲笑一番:你以为就你会长吗?天真!
&esp;&esp;就我们家阿善这底子、这力气,再长几年说不准能单手把你给拎起来!
&esp;&esp;
&esp;&esp;正好霍去病来了,霍善拉着他去挑个瓜。知道他爹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他还煞有介事地给霍去病讲起了挑瓜小秘诀。
&esp;&esp;敲起来咚咚响的就是熟的啦!
&esp;&esp;自从有了这么个娃,霍去病懂得的杂七杂八的东西还真不少。
&esp;&esp;他没有拒绝,十分认真地在瓜田里挑选出自己认为包熟包甜的瓜。等他转过头一看,就发现霍善已经跑去招呼随行的士兵都来选了。
&esp;&esp;一行人几乎把还没正式上市的西瓜霍霍得差不多了,心满意足地让人继续往前看瓜。
&esp;&esp;前头一片瓜田开的是大大的黄花,瞧着亮眼极了。
&esp;&esp;这个瓜种是霍善刚得来不久的,由袁枚他们倾情提供。
&esp;&esp;因为是没见过的新品种,王婆婆也说不出这是什么东西,只知道这东西大体该怎么种。霍善倒是了解得很,他给霍去病说道:“这是南瓜,可以保存很久,水分充足,必要时还能当粮食。最重要的是,它产量很高,种好了说不准可以亩产千斤哦!”
&esp;&esp;汉亩有大有小,大的约莫四百多平米,小亩则要小一半有余,霍善说的这个亩产自然是大亩。依照汉律,一个成年劳动力大抵需要打理二十大亩的地,劳作起来还是非常辛苦的。
&esp;&esp;霍善知道南瓜的产量,还是从袁枚那边知晓的,当时的皇帝特意把东北的锡伯族迁徙去开发新疆,当时锡伯族人写了首《西迁之歌》,其中就唱过这么一句词儿:“带上故乡如金似银的南瓜籽,播在西域荒时曝月好充饥。”
&esp;&esp;那歌老长老长的,霍善也没听人唱过,只知道当时三千锡伯族人要迁徙去伊犁河畔。虽然朝廷号称这次戍边是有期限的,但那个期限是……六十年。
&esp;&esp;六十年足以让锡伯族人在那边牢牢扎根了。
&esp;&esp;所以这东西高产,易储存,还适合在西北那边生长,到时候可以送些南瓜种子去河西诸郡供驻军和百姓们加餐!
&esp;&esp;这些东西霍善没和别人讲,只跟霍去病他们提过,现在这种瓜已经由军屯教习基地推广到各个军屯之中。以南瓜的产量,明年说不准就能在河西诸郡种上它了。
&esp;&esp;霍去病已经把这事安排下去,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一大片南瓜花。
&esp;&esp;他立在一边看着霍善带着刘据到处跑。
&esp;&esp;一行人把瓜田里的其他瓜都瞅了一遍,就跑去参加霍善所说的“斗瓜大会”,这家伙的好记性没用到别的地方,倒是把别人挑的瓜都记得牢牢的,有的本人都记不清哪个是自己挑的了,他也能捞出来准确无误地放到人家面前。
&esp;&esp;也不知是不是运气使然,霍善精心挑选出来的瓜切开来居然……还没熟透!
&esp;&esp;倒是刘据手气不错,一开就开出个皮薄瓤红的,看得霍善一个劲在那里嘀咕:“尽信书,不如无书!”
&esp;&esp;任安在旁笑道:“你不是墨家大弟子吗?怎地读起《孟子》来了?”
&esp;&esp;在汉代,孟子的地位并不高,有时候甚至要比教出两个法家弟子的荀子要差点。毕竟人家荀子的法家弟子至少很有名(一个韩非一个李斯),孟子有什么?孟子有比孔子更不受重用的一生。
&esp;&esp;霍善道:“我还读兵家的书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esp;&esp;任安夸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没有你这般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