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入夏以后,田野上基本都青绿一片。
&esp;&esp;这片孕育了无数代人的土地,似乎从农耕时代开启之时便没有变化过,一年接一年地长出粮食,一年接一年地被人们反复耕耘。
&esp;&esp;从汉到唐,乡野中的面貌都没怎么改变。
&esp;&esp;李世民早年亲自征战天下,见过许许多多历经战乱后一片荒芜的原野,如今看到眼前这安宁平和的景象,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如今大唐立国还没多少年,朝中人心尚且不定,底下的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esp;&esp;正是因为百废待兴,他们才不能想着迁都,不能抛下关中腹地以及世世代代都生活于那片原野上的百姓。
&esp;&esp;如果他们面对突厥的进犯只一味地退避,怎么能让天下百姓真正回归安定平和的生活?
&esp;&esp;他们不能退。
&esp;&esp;一行人抵达校场,霍善就很熟练地占据高地当观众,顺便给他爹摇旗呐喊。
&esp;&esp;李世民:“……”
&esp;&esp;果然还得是亲儿子才亲自己,这别人家的娃到底是别的人!
&esp;&esp;一个是骠骑将军,一个是天策上将,两人的骑射功夫自然都不赖,上阵后两人俱是箭箭都正中靶心,根本分不出个高低来。
&esp;&esp;霍善才不管那么多,逮着他爹就是一通猛吹。
&esp;&esp;李世民的亲儿子不在身边,吃大亏了!好在他还有个诗圣杜甫在旁,当场写诗表示李世民也不赖,马上英姿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esp;&esp;霍善:?????
&esp;&esp;可恶,你会写诗了不起吗!
&esp;&esp;霍善在线摇人,让大文豪苏轼也给自己来一首。
&esp;&esp;苏轼:“……”
&esp;&esp;苏轼委婉地拒绝了霍善的要求。
&esp;&esp;开玩笑,那可是杜甫,他在杜甫面前写诗……倒也不是不能写,但远远达不到霍善想象中那一出手就力压杜甫的水平。
&esp;&esp;宋诗和唐诗完全不是一个赛道,唐诗是诗的蓬勃发展阶段,内容和格式都堪称百花齐放,到了他们宋人开始写诗,赫然发现前头耸立着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他们实在玩不出什么新鲜花样了,只能在义理上下功夫,没事就在诗里讲讲道理。
&esp;&esp;单论符合格律的诗,苏轼闭起眼都能写出一百首,可要拿去杜甫比较的话就有点难为他了。
&esp;&esp;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esp;&esp;霍善找外援不成功,只能哼哼唧唧地表示“不管不管我不管,反正我爹才最厉害”。
&esp;&esp;霍去病也不计较这种胜负,把霍善抱上马让霍善也试着射上几箭,他可以在旁边指导一二。
&esp;&esp;霍善的注意力马上就被转移了,兴致勃勃地跟他爹玩到一块,玩够了还要跟霍去病分享自己手上的玉韘,说是他师父给他做的!
&esp;&esp;霍去病道:“听说你师父年轻时是使剑的,下次我遇到好剑给你留着,你到时候可以把剑送给他。”
&esp;&esp;父子俩凑一起嘀嘀咕咕地商量起来。
&esp;&esp;杜甫忍不住和李世民感慨道:“没想到冠军侯居然会跟孩子这么亲近。”
&esp;&esp;李世民也没有想到霍去病会有这一面。
&esp;&esp;他有点想承乾和青雀他们了。
&esp;&esp;听李时珍说他承乾身体不太好,当太子时便一直生病,他一个不信佛也不信道的人在那时候求天求地求遍神佛,只求承乾能好起来。
&esp;&esp;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观音婢早早撒手人寰,他也成了个偏心的父亲,格外偏心聪慧可爱会讨人喜欢的青雀,以至于本身就病痛缠身的承乾行事越发偏激,最终走向谋反的道路。他所希冀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终归也没有出现在他的孩子们身上。
&esp;&esp;李世民看向正眉飞色舞地和霍去病说话的霍善。
&esp;&esp;这孩子可以把观音婢和承乾他们的病给治好吗?
&esp;&esp;
&esp;&esp;霍善这次出城玩得很尽兴,不仅玩够了射箭,还从周围薅了一堆新鲜蔬菜瓜果和鸡鸭鱼羊带回太守府加餐。
&esp;&esp;李长生见他热得满头大汗跑回来,顺道安排他搓了个澡。
&esp;&esp;霍去病听闻李世民也有过多年征战经验,邀李世民第二天跟他去军屯里溜达一圈。他是不爱读兵法,觉得老一套已经不顶用了,但如果是来自几百年后的练兵意见他还是愿意听一听的。
&esp;&esp;至于照不照办就看具体举措适不适合了。
&esp;&esp;李世民认为水师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旦南方真正开发出来,南边的物产总得往北方运输吧?这些水师哪怕打南越和西南夷时排不上用场,将来南方繁荣起来以后原地转型成运输船也不错。
&esp;&esp;隋唐为了把南方的粮食运到洛阳,可是费老鼻子劲把南北的水路给打通了。
&esp;&esp;不说挖的时候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光是维护这些河道每年都得投进去不少钱。
&esp;&esp;那么大一个天下,统筹规划起来还真不容易。
&esp;&esp;双方交流得还算愉快,李世民还给霍去病推荐明光铠,这是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那一场场动乱筛选出来的盔甲,上战场非常好用。
&esp;&esp;霍去病以后打匈奴时穿上明光铠往马背上一跨,煌煌日光映照在甲衣上,绝对能亮得对面的匈奴人睁不开眼!
&esp;&esp;霍去病听说这种甲衣颇具实用性,而且穿身上还挺威风,总感觉刘彻应当挺喜欢的,便问李世民讨要了具体样式。
&esp;&esp;一旬转瞬即逝,李世民不仅毒清干净了,连早年征战留下的暗伤都好得七七八八。
&esp;&esp;杜甫本就是只是偶感风寒,修养几日就好全了,留下来只是为了多和李时珍他们聊聊安史之乱的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