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好在商城每旬都会刷新,买光的商品会重新上十份,再附送相应种子。只要他每旬都记得买光,攒下足够试种和推广的占城稻种完全不成问题!
&esp;&esp;霍善从苏轼这儿得了这样的好东西,便觉得自己该信守诺言跟苏轼走一趟儋州。
&esp;&esp;陪朋友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顺便坐船去赶海),是他霍小善应该做的!
&esp;&esp;霍善这么想着,麻溜按下了“上门出诊”选项。
&esp;&esp;
&esp;&esp;苏轼因为痔疮发作的关系,折腾得他弟苏辙一宿没睡,这会儿苏辙也没心思睡了,已经起身洗漱并命人给苏轼准备饭食去。
&esp;&esp;霍善就是在苏辙出去后过来的,依然是啪叽一下掉落在苏轼面前。
&esp;&esp;苏轼见霍善还真如约过来了,心情很不错,笑呵呵地和霍善表示一会带他去认认人。
&esp;&esp;霍善就屁颠屁颠跟着苏轼洗脸刷牙去。
&esp;&esp;苏辙安排完一切后过来一看,就瞧见苏轼身边跟着个长得粉雕玉琢的奶娃娃。
&esp;&esp;苏辙:?
&esp;&esp;这是哪冒出来的小孩儿?
&esp;&esp;苏辙不懂就直接问了出口。
&esp;&esp;苏轼信口胡扯:“这孩子说他们家在儋州,他爹把他忘在这边了,央着我带他一起渡海去。”
&esp;&esp;苏辙从未听过这么不靠谱的爹。
&esp;&esp;可是想想自己有个不靠谱的兄长,苏辙也就释然了。既然有不靠谱的哥,为什么不能有不靠谱的爹?他哥都是当祖父的人了,也没见成熟多少。
&esp;&esp;苏辙命人多送了一份朝食过来,问起霍善的姓名。
&esp;&esp;霍善被苏轼叮嘱过少说少错,所以没有说多余的话,苏辙问什么就回什么,提到父母是谁他就装傻,问到家在哪里就只说是昌化军。
&esp;&esp;苏轼要去的地方就是昌化军,他不是被流放,而是被贬,还是有官职在身的。
&esp;&esp;他弟苏辙现在是化州别驾、雷州安置,苏轼则是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所以他最后去的地方就是昌化军那边。
&esp;&esp;霍善家真要在那边的话,倒是真的顺路。可苏辙瞧着霍善这模样,总感觉这孩子一点都不像是儋州土人。
&esp;&esp;到底是谁把这个一看就是富养出来的娃儿落在他哥这边?这么大个娃丢了真的不会睡不着觉吗!
&esp;&esp;苏辙在霍善本人这里问不出什么来,命人在驿站周围打听也没听说有谁丢了孩子,回头一看,就见苏轼和霍善这一大一少正没心没肺地捧着碗咕噜咕噜漱口,连端茶碗的姿势瞧着都一模一样。
&esp;&esp;苏轼年纪大了,肠胃就受不得茶了,所以他养成了饭后浓茶漱口的习惯,说这样既能尝到茶味,又能清洁并坚固牙齿,还不会伤害自己的胃。
&esp;&esp;霍善本来喝了一口浓茶,还觉得苦到他永远不再喝呢,听苏轼讲解其中的养生妙处,便学着苏轼用这粗茶漱起口来。
&esp;&esp;还真别说,这茶吐掉以后感觉嘴里确实清爽了许多!
&esp;&esp;霍善高兴地和苏轼表示家里那些苦苦的干茶叶可算有用处了。
&esp;&esp;苏辙见一大一小凑一起嘀嘀咕咕说得起劲,看起来很是投缘,在心里叹了口气。
&esp;&esp;算了,大不了回头有人来找孩子就让他们到昌化军找去,谁让他们这些当爹娘的自己粗心大意丢了娃?
&esp;&esp;远在西汉的霍去病:“……”
&esp;&esp;欲言又止,欲言又止。
&esp;&esp;马上就要启程渡海了,苏过这个当儿子的一直在忙前忙后地收拾东西。
&esp;&esp;其实苏轼本身是没什么东西的,这满满当当好几箱的行李几乎都是苏辙刚接济给他们父子俩的。
&esp;&esp;要知道苏轼被贬到惠州三年,几乎领不到半点俸禄。
&esp;&esp;传说中羊蝎子就是他在惠州发明的。
&esp;&esp;所谓的羊蝎子就是羊肉被人买光了,剩下没肉的羊脊骨。于是苏轼用极低的价钱把骨头买回去煮熟,愉快地从脊骨缝里头剔肉吃。
&esp;&esp;他吃完还要写信给苏辙表示这吃法妙趣无穷,每次找到肉那一瞬的欣喜简直让肉好吃了不止一个档次!
&esp;&esp;收到信的苏辙:“……”
&esp;&esp;知道了,这就给哥寄钱。
&esp;&esp;这次分别,苏辙也给苏轼准备了不少安家用的钱。
&esp;&esp;如今章惇当权,哪怕他没心思搭理远在儋州的苏轼,底下恐怕也有人为讨好章惇而为难苏轼。
&esp;&esp;毕竟任谁来了广南西路这种边缘地方当官都会想方设法调走。
&esp;&esp;调走的最佳办法就是……上头有人给发个话。
&esp;&esp;既然知道章惇看他们兄弟俩不顺眼,广南西路这些官员恐怕有不少是乐意让他和苏轼过得惨点好报上去取悦章惇的。
&esp;&esp;苏辙过日子是很有计划的,当官这么些年也算攒了些家底,和苏轼这种一有钱就聚众吃喝玩耍的性格完全不一样。
&esp;&esp;所以从五月相见以来,他便给苏轼置办四季衣裳与别的日常所需之物,再把安家钱交给侄儿苏过让他别叫苏轼知道。
&esp;&esp;唉,苏辙也不知道自己一个当弟弟的,对上自家兄长怎么会有种既当爹又当妈的感觉。
&esp;&esp;可是总不能真叫自家兄长在儋州那边吃不饱穿不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