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听檐笑而不语,外头一声狸猫叫唤,一只通体遍黑,四只爪上一点白的猫儿跳了进来。
这猫名唤踏雪,还是宋听檐起的,倒是极为应景。
猫儿进来之后,在里头围着她买来的物件儿转悠,似乎在巡查自己的领地。
宋听檐看着它转,开口问,“今日怎买了这么多东西?”
“替你准备些细碎的玩意儿。”夭枝想起方才他看着祖孙三人的神情,只觉他身边少了个陪伴的人,毕竟按照命簿来说,他这个时候身旁早该有红袖添香的人了。
夭枝看向他,郑重其事开口,“你该娶妻了。”
宋听檐正拿着果干逗猫玩,闻言手一顿,抬眼看来,见她神情认真,他眼中笑意顿散,片刻后,他微微垂眼,“我如今这般,还有哪家愿将女儿嫁于我?”
世家自然是不能了,毕竟洛疏姣后头也是他的劫数,她如此也不过是引出话来。
酆惕在禹州写了好几封信来,信中提到这情劫一事一直未有动静,着实不妥,他们是时候该提一下进程。
更何况前些日子,黎槐玉已经来了京都,特地来看了她,这是缘分已经到了的意思。
“你可有心仪之人?”她说着,玩笑一般揶揄道,“黎姑娘前几日来看过我,她着实是个侠肝义胆的重情女子,你可以先娶妻,也总好过你这门院冷清,陛下刚刚解了你的禁足,你如今娶妻,妻子并不是世家大族出身,正好可以让陛下放松些,也不会有结党营私之嫌。”夭枝教导太子自然不能太过轻浮,如今颇有几分替他筹谋婚事的架势。
他长辈不亲,自然由她这个先生代劳,虽说没教过他什么,但好歹他有唤她一声先生。
宋听檐闻言却未语,连踏雪都不敢玩闹了。
她看了他一眼,不知他有没有在听,只是觉得周围气氛有些过于安静。
倒也不是她造孽,只是这黎槐玉确确实实是他命定的妻,且他死时还记挂着她,虽然他心中爱的是洛家女洛疏姣,黎槐玉虽得不到其爱,但能占据他心中所有情绪。
瞧瞧这命簿果然是造孽的,总是阴差阳错。
她眨了眨眼,着实不太会做媒,她端起茶又喝了一口,“黎姑娘来看我时特地问过你,我瞧着可不像是来找我,倒像是千里迢迢来看你,多好的姑娘,仗剑江湖,行侠仗义,你们一文一武多好,你会弹琴她会舞剑,多风花雪月……”
夭枝对上他的视线,多不出来了,他眼神颇有些几分淡。
她下意识收回视线,有些心虚。
她是听过宋听檐弹琴的,着实好听,如闻天籁,就是她听不太懂……
她不懂琴意,只会敲木鱼。
但她是懂礼尚往来,也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以听完他的琴之后,当即回了他一顿时疾时缓的木鱼声。
宋听檐也不知喜不喜欢,听完以后看着她很久,难得说不出话来。
片刻后,他才缓缓问道,“怎么,先生是要把我送走?”
夭枝如今都还记得他慢条斯理开口的样子,有些小忐忑,果不其然,他开口了,“这么风花雪月,你娶罢,你敲木鱼她舞剑,也很合宜。”
夭枝:“…………”
倒也不必如此过激。
她木鱼至少敲得很快,敲琴如何比她敲木鱼快?
夭枝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颇有些干巴。
宋听檐垂下眼睫片刻,慢慢抬眼看来,“你自来不管这些琐事,可是算到了什么?”
夭枝对上他的视线,忍不住摸了摸鼻子,坦然道,“是算到了,算到你命中和槐玉有那么些缘分。”
他见她说完笑了一笑,慢慢直起身子,放下手里的果干,话里平静,“先生确实算无遗策,可我从不信命。”
夭枝微微一顿,这一年多对他也多少有些了解,他虽是温和平静的性子,但多少也有些刺的,除了认真时会唤她先生,生气的时候也总要叫她先生,颇有点阴阳怪气的意思。
宋听檐说着便不再提这事,起身往外头走去,吩咐下人去备菜。
他出去时还抱起了跟在脚边的踏雪,必然是带它去看鱼了。
宋听檐平日里性子虽温和无害,但还是有那么点会折腾人的,不对,应当是折腾猫。
他每每去看他那些胖乎乎的鱼,总要带上踏雪,踏雪看得见,吃不着就抓心挠肝的。
他看着竟能生出几分趣味。
夭枝着实是有些看不懂他这么个霁月清风之人的趣味所在。
夭枝看着他长身如玉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厮就是倔,天下人哪有不信命的,便是有不信的,吃的苦头多了,自然也就相信命了。
就好比你为了省二两银子不添衣挨着冻,亏待自己,结果冻病了,又花了二两银子去抓药。
这二两银子到头来还是花出去了,这就叫做该没有的就是没有,强求也无用,逆天改命是可以改命,但是要逆天而行。
有几个人能逆了天去?人人都能逆天而行的话,天下不就乱了吗?
道理是如此,可局中人怎会甘心?
只她性子懒,若是这局中人,既知命数已定,必定是不会再折腾,折腾来去都是如此,倒不如躺平了事,偷得浮生几日闲便算赚了。
夭枝慢悠悠将甜枣茶喝完,便将自己买来的玩意儿一一摆出来,其实这些玩意儿大抵都是凭她喜好买的,宋听檐什么玩意儿没见过,自然是没有特别喜欢的。
但夭枝总觉得他这府里太过冷清,尤其是往日幽禁的时候,那府里连人走动都没有,再没个热闹点的摆件儿,那简直比坟地还要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