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计划出海与评价
说完这些,胤礽抬看向了弘晔与海兰察,今日让海兰察特意留下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也是两个月前胤礽收到信之后再三思索还是找他们谈谈的原因。
“弘晔,海兰察,你们之前写的信朕看到了,之所以没有回信也就是想看看你们这两个月有什么新作为、新行动。
实践证明,你们确实是做好了思想准备,只是朕还是想要问一下,这个把握大吗?”
胤礽这一句突兀的问候让弘昶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想到自己一向来不关心政事,一心扑在研究上,他也就是好奇了一瞬后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何柱端来的点心上。
嗯,不愧是皇阿玛跟前的,这点心就是比他在御膳房里拿到的更新鲜好吃。
弘晔与海兰察对视一眼,还是由弘晔开口:“阿玛,咱们现在的先遣部队已经回来了一批,按照额娘之前绘制的地图,很多地方都是完全重合的。又加上之前在那些传教士手中搜出来的信件和地图,我们现在对海外的那些地方基本有了一个还算清晰的认知。
之前两广的事情也算是给了儿臣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儿臣总想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既然那些西洋传教士能够来咱们的大清传教,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那么大清为什么不能同样派人去学习他们的好东西呢?
更何况,按照那些传教士交代的,咱们东方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可都是好东西,能够换取大量的金银、矿藏回来。
阿玛您也是知晓的,二弟研究的那些未来想要实现,有些材料物质可是必不可少的。”
胤礽点点头,算是赞同了弘晔的话,一年前弘昶就提出修建铁路的事情了,还有最新研制出来的蒸汽机。大清难道不想修建?不,只是目前现的矿产较少,不足以支撑建设多条铁路而已。
现在正在修建的那条,也只是从盛京修到京城而已,就这些基本用料也都是用大轮船从原倭国现东川府运回来的。按照预计,估计明年夏天就能够完全建成了,而整个东川府的矿藏,要是按照预算的话,应该能够修建全国三分之二的铁路路线了。
不过这些还远远不够,胤礽与弘晔的想法是,接下来大清想要快展,交通便捷必不可少,这铁路不能停止修建,同样的,海洋舰队这些也是需要实时更新,另外还有补充军队的武器以及兴修一些基础建设之类的
这些种种所需求的矿藏和金银光靠经商那度就太慢了些。
当然这些想法也是基于当时占领倭国了战争财之后才有的,所以这会听见弘晔这么一提醒,胤礽的脑海中下意识的就是成片的黄金和矿藏,这些可都是能够从那些传教士的国家中带回来的。
兴奋激动过后,胤礽又谈到了现实问题:“弘晔有这么想法朕不奇怪,只是海兰察你怎么也会参与进来?”
这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按理来说海兰察是一个内陆将军,最擅长的就是陆地作战了,且这几次锻炼下来,也算是在军中站稳了脚跟,未来前途无量,怎么会突然掺和在这远航事情里?
这一次倒是不用弘晔解释了,有些事情弘晔可以带个头,但没必要大包大揽。
“回皇阿玛(跟着静怡一起称呼),儿臣之前也听太子和公主分析了,接下来咱们大清的重点展方向不是开拓,而是休养生息,展自身。儿臣这一身本领所学,现在在军中能够挥的能力有限,以后建功立业的机遇也许就更不多了。
再加上,儿臣和公主心意相通,公主其实一直向往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被困一隅。刚好趁着这一次机会,儿臣就想着先做个打算,等前路试探明晰,到时候公主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儿臣刚好也能够陪同。”
要说这世上最了解静怡的还要数弘晔,因此胤礽的眼神下意识的就放在了弘晔的身上。
弘晔赞同的点点头:“虽说妹妹这段时间成婚后感觉好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特别有那个贤妻良母的风范,可是儿臣清楚,她骨子里还是小时候的那个不认输不服输的静怡。这样安逸的生活,她也许能够坚持好几年,但是也与有可能下一秒就直接撂挑子了。
儿臣还记得,妹妹最佩服的就是恪靖姑姑了,这些年一直努力学习壮大自身,为的就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朝堂上那些顽固派们肯定不会允许静怡参政的,可是没关系,儿臣和静怡还年轻,有的是时间不是?那么再次之前,让静怡多出门走走,长长见识也没什么不好!”
既然弘晔和海兰察都这么说了,胤礽也就没再反对,反正现在说这些其实都还挺早,远洋航行这事吧,技术和信息都不齐全清晰的话,胤礽相信他们也不会任性的直接就出。
“行,那这件事情就由着弘晔与海兰察负责了,弘昶你那边要是有什么新想法,新明,刚好也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帮到点。弘晔,接下来朕给你放几天假好好回去陪陪太子妃,接下来的任务可不会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