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这里有一百二十亩的熟田,平时都是乡里合作社,使用农用机械种地和收割。
我在农忙的时候都不急,还可以去乡里打打零工。
移民到海外,多给的那几亩土地,连个趁手的农具都没有,想要我种地,那真的会累死人。
我年轻之时,种上十几亩地,那已经是极限了。
想要靠人力种植上百亩地,那就等着自己被累死。
听说有的藩属国放土地,还是刚刚开完荒的生地,还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变
成熟地。」
「现在农村环境多好,乡里面有小学和医院。
孩子可以在乡里上小学,我们有个头疼脑热,还能去乡卫生所治疗。
移民到欧洲那种蛮荒之地,一个小感冒都会要人命的地方。
我这是吃饱撑了,才会这样做。」
「后生仔,今时不同往日。
我们镇子在十几年前,很多人在官府的组织下移民各地。
那是因为当年人多地少,还频繁有灾害生,根本活不下去。
只能背井离乡,前往海外讨生活。
现在国泰民安,我们也安居乐业,没有必要继续折腾。」
「我这一把老骨头,都已经到了要入土的年纪,根本就没有必要移民。
咱们汉人讲究落叶归根,老汉我没几年活头,可不能去外面瞎折腾。」
六皇子苏晟边听边记,他听到这些村里人所讲的信息,已经了解他招募移民失败的原因。
他乘坐驴车返回县城,准备回城重新调整招募移民的思路。
他在驴车上,拿出笔记总结这次的收获。
他之所以招募失败,那完全就是不了解现在帝国乡村的情况。
他也懒得调查,直接用赵国、魏国当年的方式招募移民。
那时候乡里的农民见识少,只要稍微忽悠几句,就能把他们忽悠走。
现在乡里的农民,虽说是大部分不识字,但村里经常用喇叭读报纸。
乡里的农民,对于帝国和藩属国,已经有了浅显的认知,他们不太好忽悠。
帝国因为之前的移民,导致人多地少的矛盾消失。
农民拥有足以养活自己一家人的土地,他不用担忧接下来会饿肚子。
那也没有动力,前往数万里之外的地方。
六皇子苏晟认为最突出的原因。
那就是乡村年轻人实在是太少了。
种地挣不了多少钱,去城市的工厂里,一个月挣的工资,比种地一年还高。
有抱负的年轻农民,全部都涌进城里打工。
乡村只剩下一群年纪大的人,他们怎么可能愿意离开自己的故乡。
六皇子苏晟写到这里,他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次招募移民,要把目标定在年轻人身上。
特别是未婚的年轻男人,他们不只是优秀的兵员,还能促进汉人同化当地投入。
这些人什么地方最多?
当然是帝国如繁星一样多的工厂。
他们招募移民,一开始就把目标搞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