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要购买两份报纸,南阳最权威的报纸《南洋商报》,还有专门介绍印度地区的报纸《印度早报》。
苏蜀与摊主说明原因,摊主立刻从后屋中,抱出来两大摞报纸。
“我也没有细数,这一摞报纸大概在这个区间。
旧报纸不值钱,这两摞报纸客官给两枚银币即可。”
常年出海的海商,经常购买半年或一年的报纸,一次性购买两年的报纸。
摊主没有见到过,但他也不意外。
苏蜀带着报纸回到军舰上,港口的简陋娱乐设施,根本吸引不了他。
只是整理报纸,就用了苏蜀一个白天的时间。
天色已经渐黑,苏蜀在军舰上吃完晚饭。
房间在白炽灯的照耀下,宛如白天一般。
苏蜀仔细阅读他精挑细选,找出来的报纸。
傅修诚巡抚能在两年内占领印度,这与印度地区一项最重要的习俗种姓制度有关。
辽国、郑国、晋国这些地方出台的隔离制度,就是脱胎于印度地区的种姓制度。
闽国实行隔离制度不彻底,没有控制好当地的土著,这才导致土著造反事件出现。
印度地区的种姓制度,是一个很奇葩的制度。
所有人群分成五个种姓,高种姓对地种姓有着绝对的生杀大权。
最低的种姓是被称为贱民的不可接触者,他们的地位连奴隶都不如。
谁又能知道,正是这些人的祖先,在印度河流域,创建了古印度文明。
印度地区每来一个外敌,原住民的地位就低等,最终形成了种姓制度。
印度地区的种姓制度根深蒂固。
哪怕是佛教和伊教,他们都崇尚教徒人人平等。
宗教的一大特点,就是把人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在印度地区,哪怕是信奉宗教,也必须遵从种姓制度,婆罗门必须比其他种姓地位高。
大华帝国之前在东印地区,依旧有着路径依赖。
东印总督治理时,你通过华夏文化同化对方为主。
大华帝国的情况,只要是汉人,那都是人人平等。
宰相的儿子可以去当兵,大头兵的儿子也能当宰相。
当地很多土著不理解,汉化之后种性就消除了。
这导致大量土著拒绝汉化,不只是婆罗门拒绝汉化,最低层的贱民也拒绝汉化。
东印总督看到这种情况,他非常气愤。
那时正是海外藩属国缺少人口的时候。
东印总督看到这些拒绝汉化的刁民,他直接把这些刁民打包卖到藩属国。
距离最近的非洲四国,大量购买印度地区的土著。
傅修诚巡抚上台之后,他立刻现当地土著抗拒汉化的原因。
傅修诚同时现,前往藩属国的印度地区土著,他们依旧保留着种姓制度,但汉化的度极快。
这是因为在藩属国,不会说汉语,他们就会被打为贱民。
贱民学会汉语之后,种性会获得提升。
印度土著为了保持种性或是提升种性,他们积极性变得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