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经商究竟有什么好的,竟能让你一个状元,这么痴迷,这么不遗余力?”
朱棣是真想不明白。
夏之白堂堂的状元,本该仕途通畅,结果却自甘堕落,跑去经商,还乐此不疲,夏之白究竟是哪根筋搭错了?!
夏之白长身而立,淡淡道:“殿下真想知道?”
“想。”朱棣点头。
“既然殿下想听,那告诉殿下也无妨。”夏之白缓缓道:“殿下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北方疲敝,如今北方各方面都比不上南方,尤其北元尚存,那也意味着,北边始终要把大量的精力,用在预防北元的突然攻击上,或者是准备北伐上。”
“北方的经济将会长期难以恢复。”
“南北差距将会不断拉大。”
“这次的科举,若非我的存在,南北的比例,将会有很大的悬殊,因为我的存在,让陛下重新阅卷,多录取了不少北方士人,这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北南依旧是三比七。”
“日后差距只会更大。”
“北方士人考不过南方,北方的官员也比不过南方。”
“因为南方经济达,能上缴给朝廷的税赋更多,每年新增的人口也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南方官员,无疑更会被器重。”
“何况朝中文官本以浙东淮西为主。”
“北方又有几人?”
“其次。”
“经过这些年的长期战乱,北方农业凋敝很严重,虽然有军户开垦,但在耕牛、种植技术等各个方面,依旧是落后南方的。”
“底层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我在来北平的路上,曾见到不止一次,几个十二三岁大的姑娘,背着比自己还高的木柴往家走,她们的家里只有一个奶奶,没有双亲,也没有男丁。”
“家里的男丁有的死于战乱,有的战死于前两次的北伐。”
“这样的凄惨状况在北方很常见。”
“靠着这一群老弱病幼,北方就算想展,又能展到哪去?”
“文不昌,武难平。”
“要是朝廷不出手,靠北方自己休养生息,多久才能恢复正常?要多久才能追赶上南方?等北方真的恢复了元气,只怕南方早就雄踞整个朝堂了,北方那时还有多少话语权?”
“殿下出自南方。”
“对朝堂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
“南北相轻,互相倾轧严重,南方士人看不起北方士人,南方官员瞧不起北方官员,南人也看不起北人,背地里,南方的官员一直在朝堂排挤针对北方官员。”
“若非陛下压着,只怕北方官员,早就被赶出去了。”
“只不过殿下乃至诸多藩王,都没有意识到一件事,北方诸镇,在一众文官眼中,都是可以抛弃的,也都是朝廷的累赘。”
“眼下只不过是陛下的威望足够高,能够压下这些质疑的声音,等日后南方官员独大,这些所谓的九边重镇,都会被陆续抛弃掉,因为留着这些卫所,对朝廷的钱粮消耗太大了。”
说着。
夏之白还目光微异的看了几眼朱棣。
明代边防之坏就始于燕王。
或许,历史上的朱棣是想一劳永逸,在裁撤完长城以北的卫所后,便卯着劲,效仿朱元璋,进行了五次漠北讨伐。
然而就实而言,朱棣的这五次讨伐并没有取得太实质的胜利,每次都是带着数十万大军,结果雷声大雨点小,战果平平,始终没能将蒙古的主力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