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军饷二字,夏之白一下就明白了。
他知道郭桓案的真实情况了。
郭桓贪了吗?
肯定是贪了,这么大利益,没有人会不心动。
但更大的政治背景是北伐。
朱元璋这一生最骄傲的就两件事。
第一件是驱逐鞑虏,第二件就是弥合南北。
驱逐鞑虏,这是朱元璋作为自己一生的政治功绩去做的,而洪武朝一共北伐了十三次。
夏之白起初还没意识到问题。
但现在。
他终于明白了。
十三次!
哪怕大明施行的是卫所制,但哪经得起这么多次数的折腾。
最终还是只能按图索骥取之于民。
而且按照卫所军户的标准,每次打仗,军户家里要去两个男丁,一个正军参战,一个馀丁随行,如果正军战死沙场,还需要家里再提供一个男丁作正军,在这个生产力严重不足的年代,一家少了两个男丁,家庭根本维持不了。
何况大明近乎一两年北伐一次。
男丁消耗太大了。
打仗打的是后勤,打较短的时间,军户还勉强能支持,时间一长,只能朝廷提供。
大明每次兵都是十几、二十几万,这么庞大的军队,对后勤要求必然很高,也定然要消耗海量粮草辎重。
夏之白只感到了一阵的心寒。
他突然想到了一句话。
帝国的亿万臣民,自巢都破碎的阴影下诞生,于肮脏泥泞中日夜劳作,最终倒毙于路旁,生若杂草,死如蝼蚁,无人哀悼亦无人铭记,但他们又是有福的,因他们为神圣的黄金王座奉献了一生,世间没有比这更大的奖赏了。
这就是朱元璋目前在做的,为了自己的丰功伟绩。
不惜榨干天下。
“富贵不落平民身,战场全是平民魂。”夏之白忍不住低语了一句。
郭桓同样是帝王丰功伟绩下的牺牲品。
朱元璋老了。
他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日。
尤其是去年还大病了一场,对于建功立业更加急切,他迫切的想将‘驱逐鞑虏’提早完成,也彻底扫清北方对大明的威胁,在这种急切的心绪下,他开始靠着强权高压,逼迫官员去筹集北伐的粮草。
只是郭桓等人心有抵触,对筹集北伐粮草并不积极。
惹得了朱元璋不喜。
所以才引来了这次的查账。
而致他们于死地的,是他们跟朱元璋意见相左。
帝王的丰功伟绩是不容臣子质疑的。
臣子只能执行。
朱元璋不知道郭桓等官员有贪墨吗?
肯定知道。
甚至就是知道郭桓等人手脚不干净,才让他们负责筹集军饷的。
因为户部筹集军饷的手段不干净,而朱元璋又不可能去承认这些事,更不可能真的去认下这些‘借粮’,所以需要有人去承担天下民怨,而这个人就是郭桓等官员。
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全杀了。
死无对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