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祁安的回京,几日功夫那叫一个平静祥和,京都城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为接下来苏玄庸的六十大寿,庆贺做准备。
至于苏祁安,反而被人有种遗忘感觉,从京都城到皇城内外,都是张灯结彩,如同过年一般,热闹非凡。
对这种遗忘,苏祁安反而颇为享受,没人关注这几日,除了必要的请安,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和苏凤玲在一起。
二人时不时乘坐马车,在京都四处游行,几日功夫那叫一个惬意。
在这种热闹的氛围下,苏玄庸的六十大寿,很快到来。
整个京都的街头,人头攒动,商铺大开,为了庆祝这一大事,京都城取消了宵禁,甚至一些禁军出城,向当地百姓,更是派发银子。
每到一处,银子的扔出,便引来大批蜂拥而至的百姓,这些银子不多,大概只有几钱,主要讨一个好彩头。
凡是得到彩头者,皆可免除一年的赋税,要的就是这种与民同乐。
可以说,整个京都城,随着禁军的出行,都会引来大批百姓,远远看去,那叫一个热闹。
相比较京都城百姓的热闹,此时的皇城,灯火通明,每一座宫殿,都挂着大红灯笼,远远看去,颇为喜庆。
皇城的城门大开,陆续的,十多辆马车,缓缓而来,在入城门后,将马车停在一旁,整理行头,在禁军的带领下,朝着正宫而去。
途中,碰到的官员们,脸上带着喜庆,各个抱拳打着招呼。
随着逐渐来到正宫,在门口前的广场,官员们也是看到了,苏玄庸身边的红人,从西北二州返京的苏祁安。
没有任何废话,快步上前,满脸笑意的打着招呼。
这些官员中,不乏一些二品国公,大部分都是六部官员。
此时的他们,看到苏祁安,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那种热切,让苏祁安一时半会有些不适。
这还是他记忆中,在朝堂上,和他针锋相对,甚至想置于死地的一众朝臣?这转变的态度,那叫一个翻天覆地。
就在苏祁安暗暗思索时,身后,响起几道熟悉的声音。
“呀,这不是百首侯吗?早就听闻前几日百首侯返京,奈何本辅实在太忙,没能迎接,现在一见,也算是弥补了当日的遗憾。”
“可不是,我可是听说了,西北二州的战事,要是没有百首侯坐镇,怕是够呛了。”
“是啊,幸亏有百首侯出面,否则指不定这一仗会打成什么样,大凉有百首侯,真是服气啊。”
苏祁安转头,身后,有三人迎面走来,这三人对苏祁安来说,可是相当熟悉。
分别是郑源、赵成、司马越,当今朝堂最有权势的三位国公。
见到苏祁安,三人脸上皆是露出激动神色,说出的话,都是带着浓浓的恭维,丝毫没有半点作态的意思。
三人的恭维,苏祁安面带笑容,寒暄客气,而后,几人有说有笑的,一同进了正宫。
此时的正宫,颇为喜庆,一眼看去,中间是一条长长的红色地毯,两侧,按照身份位置,各种长桌已准备好。
醒目的四个大红柱子,龙飞凤舞的写着喜庆的话,随着众人陆续抵达,各个官员分别入座。
苏祁安身为第一军侯,又是驸马爷,自然坐在右边的首座。
上方,除了正中间,苏玄庸的位置,在其两侧,多了四个位置。
一眼看去,便知道是苏哲、苏泰、苏闲、苏凤玲四人准备。
至于六皇子苏康,因有腿疾不便行动,因此今晚便缺席这次宴会。
但能够将四位皇子皇女同聚一堂,这可是颇为难得可见的。
随着诸多官员的到来,身为主人的苏玄庸,带领四位皇子皇女,终于出现。
刚入座的官员们,纷纷起身行礼。
苏玄庸身穿龙袍,脸上洋溢着笑容,虽然六十了,但精气神十足。
看着起身行礼的朝中大臣,苏玄庸伸手示意,“各位爱卿,不用如此客气,入座就行。”
“谢陛下。”众人纷纷行礼回应,而后入座。
整个宫殿,就苏玄庸一人站着,他手举酒杯,笑着道。
“各位能不辞辛劳,百忙中参加寡人的寿宴,寡人在此向各位表示感谢。”
“大凉有各位,是大凉之福,也是寡人之福,希望未来,在各位朝臣同心协力下,共同让大凉重回之巅。”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臣们再一次起身,举着酒杯,大声喊道,苏玄庸颇为满意点头,不一会,宫殿外,走进一队队身材婀娜多姿的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