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上,晁衡与几个遣唐使又在拼命地抄书,蒋将明则姗姗来迟,后庭有十余棵果树。
“不必多礼。”陈希烈笑道,“拿卷书来看,待薛白到了再唤老夫。”
“回陈监,薛校书已到了,刚才正在缝书院。”
“这般早?”
陈希烈好奇薛白跑到那种下吏待的地方做什么,于是亲自过去。
到了缝书院一看,只见薛白正在与几个工匠、楷书手说话,其中一个楷书手奋的样子,正滔滔不绝。
“若是照状元郎所说的做,该多给一些月俸吧?”
“尹十二叔这是实在话。”薛白道:“我首先就得将这要求与陈监提。”
隔得远远地,陈希烈一听便停下了脚步,让随从去将薛白招过来。
“状元郎来得早啊,你这年纪,对成家之事也该有这份热忱。”
“劳陈监挂怀,已经在安排了。”薛白道。
“是吗?”陈希烈颇为讶异,抚须笑道:“可得能配得上你这等一时俊杰,万不教老夫失望啊。”
“配得上,其实是我高攀了。”
“好好好,年轻人就该多听老人相劝。”陈希烈叹道,“你啊,入了秘书省,该消停些时日。风声一过,许多事便过去了,所谓‘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来,老夫为你带路。”
这“带路”二字,既是带了薛白正式视事的路,也是他打算带带薛白在官场上的路。
薛白也很识趣,此时没有提出给工匠、楷书手加月俸之事。
今日直接去到了书阁。
书阁位于整个秘书省的正中央,就在中庭大堂的后面,隔着一片果林。
“此间便为秘书省书阁,分‘经史子集’四部,十二间藏书房,每间有十六排架子,如今已有八万一千七百八十九卷书籍。”
薛白听着陈希烈的侃侃而谈,目光看去,只见正门贴着一张孔夫子的画像,当即有小吏上前,对着孔夫子行了一礼,缓缓打开了书架的大门。
有细小的尘埃在晨光中浮动,同时,书香味扑面而来。
一个个卷装书籍正安静地躺在架子上,不发一言,却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漫长时光里的先人智慧。
陈希烈不急着进去,等灰尘稍散一散,站在那又开始自述功绩了。
“今老夫以左相之尊领衔秘书省,使兰台重振声望。但你可知在老夫之前秘书省起死回生?”
“贺监?
“更早之前呢?
“不知。”
陈希烈抬手,指了指西边的院子,道:“那边是学士院。开元五年,图书使马怀素上书,整编书籍目录,使国子博士韦知章、王惬、殷践猷、韦述、余钦、毋等名儒二十余人校检。
这些名儒里面,薛白只认识韦述。
陈希烈道:“马怀素领衔编目,草编成二百卷《群书四部录》,可惜,未及完成,马怀素便病卒了。后由元行冲接手完成,可惜目录与书籍已并不相符,毋曾言‘常有遗恨,窃思追雪’。”
薛白目光看去,只见西院里空空荡荡,并没有几个名儒在编书,他不由问道:“陈监为何不继续此事?”
陈希烈淡淡摆了摆手,不欲回答少年人这种天真的问题,背过双手,带着薛白走进书库。
“凡四部之书,必立三本,正本、副本、贮本。正本供圣人御览;副本用于赏赐供诸司及官员借阅;贮本不必多言,即存本……”
大概介绍了一遍,陈希烈随手拿了两卷书籍,递在薛白手里,两卷都是《黄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