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葫芦小说>贼天子 > 第四百八十九章 指人为祝(第1页)

第四百八十九章 指人为祝(第1页)

“这位朔方的少将军,这段时间在京城里,没有少抢女人,经常是看中了,就使唤家将,用红轿子抢回宅子里去,他们父子势大,没人敢多说什么。”

“事后,不和解也得和解。”

“那祝家女,下个月就要进宫,却也被他看中,命人带回了宅子里,本来这个事应该是个误会,进宫分辩分辩,跟陛下请个罪,反正那女子还没有进宫,陛下捏着鼻子也就忍了。”

“可是韦大将军知道之后,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大张旗鼓的给自己儿子纳了妾,这其中的用意就很明显了,他韦全忠要…”

“开始排除异己了。”

安仁坊杜家大宅里,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一边下棋,一边侃侃而谈。

他伸手落下一颗棋子,然后看向眼前的杜尚书,继续说道:“三个人里,还是这姓韦的,胆子最大。”

杜尚书闻言,默默叹了口气道:“恐怕,往后会越来越过分。”

此时,距离天子返回京城,已经过去了半年时间,这半年时间,朝廷被三位节度使牢牢控制住,各个要害的职位,也都被三个节度使把持。

此时,朝廷大半官员,已经倒向了三位节度使。

剩下的人,虽然没有明显对三个节度使表现出反对,但为了身家性命,谁也不敢忤逆这三位节度使。

于是,终于到了开始清理反对派的时候了,这一次的祝家女事件,便是韦大将军寻到的一个由头。

坐在杜尚书的这个中年人,想了想之后,又落下一子,继续说道:“官正兄,单从这件事情来看,那位韦大将军…”

他左右看了看,低声道:“恐怕心里已经默认大周亡国了。”

这种做法,在外人看来根本不合情理,而韦全忠偏偏要强行这样折辱天子,没有给自己与武周朝廷之间,留下半点余地。

显然,那位韦大将军是铁了心要把武周朝廷给按死了。

因此,他也就不担心武周朝廷的报复。

杜尚书悬子半天,都无从落子,只能投子认负。

他看向眼前这个中年人,开口道:“文渊先生,这事老夫无论如何,也是看不下去的,明日朝会,老夫一定参他。”

文渊先生,名叫陶山,字文渊,乃是京城最有名的书院,丽正书院的山长。

王均平之乱时,他并不曾跟着朝廷逃到西川,而是带着书院里的一众学生,带着书院里的要紧藏书,离开了京城。

凭借着办书院攒下的人脉,他带着书院三十七个学生在中原各州郡避难,一直到半年前听说京城恢复了之后,他才带着这些学生回到京城。

三十七个人,俱都得以保全,无一人死在那场动乱之中。

要知道,朝廷西迁的时候,一路上都死了好些人,跟这位陶山长相比,逊色良多。

陶文渊闻言,叹了口气,他看向杜廷杜尚书,沉声道:“官正兄,那韦全忠既然敢做出这种事情,便是打定了主意要扫除朝廷之中的异己,此时出头,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

杜尚书面无表情道:“文渊先生,你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君辱臣死的道理,自不必老夫多说,老夫心意已决,弹劾韦全忠的奏书也已经写好,至多也就是仗节死义。”

“今日请文渊先生过来,也不是为了讨论应不应该弹劾韦全忠,而是另有事情。”

“丽正书院,是关中的文脉,眼见着京城很有可能要再一次大乱,先生还是带着书院的学子们,离开京城,离开关中罢。”

“就当是为大周,留存一些斯文元气。”

陶文渊皱眉思索了一番,问道:“离开关中,又能去哪儿?”

“老夫两个儿子,如今在江南任事,幼子任金陵尹,先生可以带着一众学子们,去金陵落脚,在金陵再建丽正书院。”

陶文渊沉默了许久,似乎是在想这件事情的可行性,他想了好一会儿,然后才抬头看着杜尚书,问道:“官正兄这一回是为名,还是为义?”

“都有罢。”

杜尚书回答的很干脆,他低头饮茶道:“老夫的儿孙辈,有一些已经离开了关中,现下暂时是周全的,因此文渊先生可以把老夫想成求名之辈。”

陶文渊站了起来,对着杜尚书深深低头作揖道:“官正兄,我现在去见李萧二位大将军,去劝一劝他们,事情犹有转机。”

“官正兄乃是朝廷的栋梁,天下文宗,切不可一心求死,若官正兄去了,那才是真正是伤了斯文元气。”

杜廷杜尚书,是大周的礼部尚书,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其实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

杜尚书微微摇头:“他们三个人,不会有什么分别。”

陶文渊起身道:“总要去试一试,官正兄不能去,我无论如何,也要去一趟。”

这位陶先生离开了安仁坊之后,先是去了萧大将军在京城的国公府,又去了李大将军在京城的国公府。

到了傍晚时分,李萧二位大将军还真的被这位陶先生说动,一起结伴来到了韦大将军府上,也就是现在的灵武王府。

韦大将军本来正在同他的一帮义子饮酒,听说两位大将军来了,连忙带着一众义子还有将领们,到前院来迎接两位大将军。

不过到了前院之后,韦大将军才看到另外两位大将军表情不太对劲,他笑着上前,抱拳道:“二位兄长,怎么都是一脸不高兴?”

李仝抱拳,不冷不热的说了一句:“拜见韦王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