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前任徐州刺史,同样也是宗室的元法僧,不是也投了南梁了吗?
听说元法僧父子在南梁颇受重用,萧衍授侍中、司空,册封始安郡公,元法僧之子也得将军号。
和元法僧投南梁同时,萧衍的儿子都可以投北魏,那元颢这个北朝的宗王投南梁不也是理所当然的?
建康又要比这彭城繁华多了,如果自己带着徐州投靠南梁,自己就可以去建康做个富贵闲人。
这可要比守着徐州提心吊胆强多了!
做出决定后,元颢立刻派出使者前往建康,透露出自己想要投靠南梁的想法,希望萧衍能够开出更高的价码“买下”徐州。
只是让元颢有些意外,南梁上下由于上次徐州之战输的太惨,竟然疑虑元颢是不是真的投降,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就答应让元颢投降。
这甚至让元颢觉得这个世界疯了?自己堂堂大魏宗王带一州投降,萧衍这菩萨皇帝竟然不收?——
河东大战的余波同样吹到了平城。
广陵王元恭,在前一次灵丘战败后,被撤去职位返回了平城。
元恭名义上还是恒州刺史,但实际上平城的防务是贺拔三兄弟在负责。
前线战败的消息传来,贺拔三兄弟也傻了。
这时候平城内已经传出了谣言,说贺拔兄弟也是六镇人,要带着平城去投靠叛军。
元深身死,定州刺史杨昱战死,接下来的两则消息,彻底让贺拔三兄弟傻眼了。
他们知道自己威望和官位不够,只能找到了被他们架空的广陵王元恭,请他出面拿个办法。
这时候就体现出个人威望的作用了。
贺拔兄弟虽然能文能武,但是在大魏没有人望,出身又太低,本身也拿不出什么能够拉拢人心的东西。
所以明明他们控制了平城,却还要推举打了败仗的广陵王元恭出来做大哥,请他拿主意。
这也就是养望的重要性了,从一开始的时候,贺拔兄弟就是武将打手一类的定义,根本不是一方势力的领袖。
广陵王元恭曾经和叛军作战过,并且被叛军打败,听说了元深战败后,他更是恐惧。
恒州本身就是距离六镇最近的州,当年六镇之乱前后就有不少六镇百姓逃入恒州。
这些六镇人和恒州本地人也有矛盾,加上六镇人对北魏的仇恨,听说了元深战败的消息后,整个恒州都烽烟四起,贺拔兄弟已经出城平定了好几股叛乱了。
所以这一次军议的主题就是要不要守平城。
在军议中,被推举为头目的广陵王元恭带头说道:
“平城虽大,但是不易守,而且祖宗陵寝都在城外,若是因为攻城惊扰了祖宗之灵就不好了,还是撤出平城吧。”
贺拔三兄弟也是无语,这是什么狗屁理由。
怕惊扰祖陵而把旧都平城拱手让人?
但是广陵王的话却让其他将领纷纷点头,贺拔兄弟也算是看清了局势,元深战败的消息已经让平城守将丧失了斗志,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守城,那强行留在平城最后的结果就是城内出叛徒,开城投降。
当年武川人在怀朔城内都是这么干的。
贺拔三兄弟也表示了赞同,众人算是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放弃平城,乃至放弃整个恒州逃跑了。
既然是跑路,往哪里跑也是一个问题。
这一点倒是没有什么疑问,众人几乎达成了一致意见,投奔在秀容川的尔朱荣。
没办法,环顾四周,也就剩下尔朱荣和元天穆这个并州集团,整体实力保存完好,而且尔朱荣能征善战,如今整个北方也就只有并州没有叛乱了。
确定了投奔的方向,广陵王元恭搜罗财宝和人口,在贺拔三兄弟的保护下,直接放弃了平城南下前往秀荣。
而他们要投靠的尔朱荣也有了动作,就在元深战败的消息传入秀荣后,尔朱荣立刻亲自领兵,以剿匪为理由进入朝堂新设的肆州。
肆州本身就是朝堂为了牵制尔朱荣设立的,其中南部的地区原本就是尔朱家经营了几代的地盘,甚至连肆州的治城九原城中,大部分的士族豪强都是尔朱家的亲戚故旧。
而肆州别驾姚和,更早就是尔朱荣的亲信了。
尉庆宾虽然也打过仗,但是他手里没有兵,肆州本地人又不支持他,甚至连九原城都无法掌握。
尔朱荣带兵剿匪,“顺道”就来到了九原城下,要求进城“补给”。
尉庆宾散尽家财,募集九原城内的不良人组成军队,紧闭城门拒绝尔朱荣进城。
只可惜尉庆宾只硬了一天,等到了晚上,以肆州别驾姚和为的九原城内豪族,带着自家的家丁包围了刺史府,击败了尉庆宾募集的不良人,开城放尔朱荣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