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办法里,方孝儒选择了最快的那一条。
现在的建文朝廷,党争已经渐渐形成雏形,并有渐渐壮大之势。
以方孝儒、齐泰、黄子澄为的清流官算是一派。
他们仗着皇帝的信任,在朝中取得了很大的话语权,尤其是齐泰,更将兵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承平之时,兵部只负责练兵和防务,不显山不露水。
但朱棣动靖难之役,却恰恰将兵部推到了风口浪尖,也让齐泰无形中掌握了更多实权。
但弊端同样也很明显,那就是根基不稳。
虽然方孝儒推行了许多利于士大夫家族的国策,饱受好评,也吸引了不少人追随。
这些年,与他有师生之名的官员就不下数百,更遑论那些还未做官的读书人,加起来怕有上千。
因此,他也经常拿自己与孔师比肩,颇为得意。
但即便如此,他也很难和翟善一党相比。
翟善的身后,站着的是整个江南,甚至远远不止江南的官员。
更何况,这些人可不仅仅是官员。
地方的士族、大儒、商会、卫所等等,关系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实打实的是一个庞然大物。
而另外两派虽然没有表现出强势的劲头,但同样不容小觑——程大志的锦衣卫,以及大太监陈六安。
锦衣卫自不用多说,是多少官员的肉中刺、眼中钉。
而陈六安虽只是陛下身边近臣,但在东宫时就一直跟着。
他手中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利,但盐、铁、织染这些巨利的东西,被他牢牢的抓在手中。
江南的那些士族想要从中获利,没有陈六安的点头,他们就很难做。
方孝儒虽然在直隶省安插了两个巨大的钉子,但他心里也很清楚,想要短时间内完成陛下催粮的任务,很难。
若是完不成,性情急躁的陛下很有可能会直接换人。
与其这样,不如直接找到问题的核心——利益。
他方孝儒需要做的,是从中斡旋,以盐铁、织染为利,与江南士族进行利益置换。
只有这样,才能用最快的度从他们手中,将粮食掏出来。
至于以后,他只需要让王洪和周子卢这两颗钉子牢牢扎下去,然后步步为营,自然能在江南获得话语权。
方孝儒不贪财,唯贪名。
他始终不曾忘记,自己要的是什么——再复门下三省,恢复三省六部制。
而他,就是要站在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大明左丞相,名留千古。
至于会不会因此牺牲百姓、朝廷,乃至陛下的利益,他完全不在乎。
朝廷的袛报很快出,原直隶布政使、提刑官、都指挥使,迅被程大志带着锦衣卫拿回应天。
而王洪、姚有直、周子卢几人也迅上任。
看着仅仅过了一旬,就被押解上路的军粮,朱允炆暗自得意。
粮草已至,大事可期。
身在山西的苏谨,看着斥候送回来的情报,脸色阴沉。
“大哥,二哥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你怎么可能会和安南勾结?你别因为这事生气了,二哥他就是个糊涂蛋。”
“我是因为这事生气吗?”
苏谨没好气的看他一眼,又指了指沙盘:“狗日的黎季嫠哪来的炸药?他肯定和英国佬勾结在一块了,这下有点麻烦了。”
“一个安南能造出多大的乱子?”
朱允熥表示不信:“大不了等四叔靖难之后,大哥你领支精兵,杀他个天翻地覆就好了。”
“哪有那么简单?”
苏谨摊开手边的舆图,这一份居然是世界地图,只是欧洲的位置有些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