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道言官是大明重要的纠错机制,因为上奏言事,就革职为民,永不叙用,这个惩罚已经很重了,还要查他贪腐,逮捕入京,徐行提问。<p>
张居正在处置言官的时候,都是格外的谨慎,弹劾他的奏疏,他一律让吕调阳贴空白浮票,说他有过错的言官,他也没有挟私报复,都是,考成法正常升迁罢黜,这已经不是张居正第一次为言官求情了。<p>
朱翊钧则十分耐心的说道“先生余懋学要只是上奏言事,朕会如此苛求?多少言官上奏,朕都跟他们仔细解释其中缘由,生怕他们听不明白,还让冯大珰帮忙解释。”<p>
“可他这是抗朝廷明旨,朝廷要考成,他说没有人情味儿;朝廷要言官就事论事,以事实说话,他就说阻塞言路;朝廷给杨太宰、成国公谥号爵位,他们就说不顾舆论风评;朝廷要给武将事权,要给武将录功封爵,他就说朕赏罚不明,他还说朝中有奸佞。”<p>
“要朕看,他才是奸佞!”<p>
“庆赏威罚,如此诬告,不做处置,大明何来正气之说?日后这言官,岂不是就靠祖宗成法、先王之法,就可以凭空左右朝局?”<p>
“耳目之臣的确是咱大明重要纠错机制,但是这部分肌体已经腐烂,就该切除到一部分,否则怎么长出新肉来?”<p>
张居正俯首说道“陛下,臣还是以为得宽宥一二。”<p>
“先生,朕意已决。”朱翊钧却丝毫不肯让,别的事儿也就算了,说一句就依先生所言,平日里他就是这么说的,但是这件事不能这么算了。<p>
闹的不能收场了,大不了发个罪己诏,反正年龄小,不懂,皇帝都认错了,还想怎么着!<p>
“臣遵旨。”张居正思量再三,他就是个首辅,陛下已经做了决定,再反复上谏,更加坐实威震主上了,既然陛下执意要处罚,那就查一查,万一没查出什么,余懋学也就不用入京徐行提问了。<p>
张居正之所以上谏,其实也是知道,只要查,一定能查出什么,他对这个还是很有信心的。<p>
朱翊钧看着张翰,等待着张翰的表现,首辅都替你说好话了,你张翰不给你的狗腿子说说好话?<p>
但是张翰始终一言不发,就这样放弃了他的狗腿子。<p>
张居正让科道言官弹劾,比如张楚城搞王崇古、张四维,王希元搞张翰的时候,总是为自己门下说话,而且只要这两个言官发动了进攻,那代表张居正拿到了直接的证据去证明不是诬告。<p>
但是张翰让余懋学上谏,制造风力舆论,却死活不肯回护一二,君子和小人的朋党,就是如此的泾渭分明,君子问心无愧,因为事实就是事实,基于事实的弹劾,不是无的放矢,而小人的朋党,多数都是这样的虚空打靶,诬告连连。<p>
诬告蔚然成风,天下必然礼崩乐坏,必然人心沦丧,因为正确和错误的界限已经模糊,做也是错,不做也是错,想做也不能做,还谈什么天下图治?<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div>
朱翊钧看向了王崇古问道“大司寇以为呢?”<p>
即便是锦衣卫的缇骑拿人,也需要两份手续,一份是皇帝的圣旨,一份是刑部的驾贴,这样办出来的案子,既不是白纸案,也不是黄纸案,而是铁案,拿人自然要刑部的态度。<p>
“臣以为就直接拿好了,能说出这等言论的言官,没点烂事,臣是不信的,拿到京师来,入了天牢,一顿五毒之刑,自然就招了。”王崇古认真的阐述了自己的意见,直接抓,还查他,这还用查?<p>
朱翊钧见王崇古同意,无奈的说道“王司寇太过于激进了。”<p>
张居正劝皇帝不要激进,皇帝劝王崇古不要激进,朝堂之上,最激进的是王崇古,王崇古和杨博是亲家,余懋学这封奏疏打张居正疼不疼,那王崇古不知道,但是杨博已经走了,杨博已经无法抗辩了。<p>
王崇古要不为杨博斩钉截铁的说话,人心就彻底散了。<p>
“都察院两位总宪以为呢?”朱翊钧又询问都察院的意见,毕竟科道言官归都察院约束。<p>
海瑞摇头说道“此等大逆不道的言论,臣未见其有一丝的骨鲠正气,不体朝政振奋之意,只为私门所求,为何要在朝为官?干脆为权豪当幕僚算了。”<p>
“臣没什么意见。”葛守礼颇为平静的说道,余懋学是晋党,但那是张四维的人,他这个晋党党魁巴不得族党早点死了,搞得晋党整日难堪。<p>
什么臭鱼烂虾,耻与为伍。<p>
“那就发明旨吧。”朱翊钧看着张翰嗤笑了一声,发明旨下江南查办,这个余懋学最好腚底下是干净的。<p>
所有人都知道,余懋学腚底下一堆的事儿。<p>
张居正从桌上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兵部左侍郎梁梦龙,上奏言海运事,请求海运漕粮,接济京储羽翼,漕河省牵挽之力,免守帮之苦,而防海卫所犬牙错落,又可以严海禁壮神都甚。”<p>
王崇古率先发出了质询,开口说道“元辅,你不能这样坑你的门下学生啊,梁侍郎已经在海漕上跌了个跟头,这又来海漕,若是这次再出事,元辅也保不住梁侍郎了,眼看着梁侍郎已经位居左侍郎了,更进一步可入文华殿了。”<p>
隆庆五年九月,黄河泛滥成灾,运河不通,张居正就让梁梦龙主持了一次漕运,这件事进展一切顺利,第一次海漕进行的非常顺利,一共押解至天津卫十二万石漕粮,节省运费大约一万五千两。<p>
梁梦龙因此,受赐白金文绮,加俸一级。<p>
万历元年初,海运船队行至即墨福山岛,遇大风,坏运粮船七艘,漂米数千石,溺军丁十五人,给事、御史交章论其失,海运遂罢,而不复行。<p>
河运漕粮,自诩正宗,海运漕粮为邪门歪道,梁梦龙在张居正的支持下,短暂的恢复了海运漕粮,但是遇到了大风浪沉船了,梁梦龙立刻就倒了霉。<p>
海运自此就停了。<p>
“人不能因为噎住了一次,就不再吃饭了,海运势在必行。”张居正格外强硬的说道。<p>
“理由呢,元辅要主持漕粮海运,陛下笃信元辅忠贞为国,那总要有个理由说服大家吧。”葛守礼看着张居正十分郑重的说道“元辅可要想清楚了,此端一开,元辅怕是要多一项通倭的罪名了。”<p>
葛守礼这可不是胡说八道,梁梦龙的海运漕粮船队坏掉了七艘后,朝中言官就说言海运者,海贼也。清平之朝岂宜容此?<p>
梁梦龙的船遭到了风暴,沉没了七艘,损失了数千石,就成了海贼。<p>
张居正看着葛守礼说道“国朝河运漕粮运粮四百石为成例,及粮至京,恒少四分之一,又以每石捐五钱为损耗,所有人,都视漕粮为金穴,将失所食,大肆吐骂,不足为奇。”<p>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不骂才怪。”<p>
“大司徒,你来说说,为何要海漕吧。”<p>
王国光拿起了个小册子说道“成化十一年,以贴补车费为由,加贴补米7升,次年罢;成化十三年以鼠耗米加征7升,次年罢;弘治七年,户部以恤运军之苦,每石加征五斗,弘治十年罢;弘治十三年,以每年夏秋多雨,每石加征免晒米4升,3升军困米,弘治十八年,加派变易米2升,折席米5斗,正德元年,皆罢。”<p>
“正德七年、家派蒸润米5升,次年罢,正德十六年,加脚价米1斗,次年罢。”<p>
朱翊钧能听明白,这都是自成化年间到正德年间的临时加派,大多数次年就罢了加派。<p>
王国光继续说道“自嘉靖二十六年起,河运漕粮加过坝旱脚银,每石加银一分,就是维系运河所用,后来,每正耗米百石,加晒干米四石、晒扬米四石、淋尖米一石八斗,合计九石八斗,为私贴常例,延续至今。”<p>
“也就是说,四百万石,就要加石的私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