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下了大驾玉辂,看着牌额上朱红色的皇家格物院五个大字,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是他亲笔写的,格物院之所以叫皇家格物院,是因为皇家格物院是小皇帝独家冠名赞助筹建而成。<p>
朱翊钧走进了格物院内,入门后是十分开阔的回字形廊道,正中间是一人高,两丈多长的卧石,上面刻着:【行之者一,信实而已——朱中兴】<p>
这八个字是张居正教小皇帝的,虽然大多数儒学士讲,这个一是仁,但是张居正认为这个一,是实。<p>
张居正是这么教的也是这么做的。<p>
朱中兴从来不是朱翊钧一个人的笔名,是所有期盼大明再起的集合,张居正显然有资格用这个笔名,在杂报上发表任何的文章。<p>
格物院内四处都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p>
“那是藏经阁吗?”朱翊钧手指向了整个格物院最高的建筑物,六层的藏经阁,这本来是大隆兴寺藏经书的地方,后来大隆兴寺破败之后,书都被偷没了,后来朝廷营建之时,就把这里收拾起来,成为了藏书楼,此楼正式名字叫天一楼。<p>
只不过现在里面藏书,可不是经书,而是万物无穷之理的书籍。<p>
朱翊钧一直以为天一楼是木制的,走近一敲柱子,发现这玩意儿是贴皮的,里面是石灰浇筑钢筋建成,只不过建筑风格上,却和原来类似。<p>
朱翊钧站在藏经楼前,看着窗户,颇为惊讶的说道:“玻璃窗?”<p>
“玻璃窗。”王崇古俯首说道。<p>
朱翊钧迟迟不肯进去,玻璃是带着一些淡绿色的,在阳光下尤其明显,没有经过磁选,也没有高品质的石英矿的必然结果,朱翊钧的千里镜,当然能用天然水晶烧制,但是其他的就不行了。<p>
即便是带着点绿,却也足够的引人注目了,至少屋内的光线是极为明亮的。<p>
窗户的框架是全木的,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桐油的味道。<p>
“好好好。”朱翊钧踏入了格物院的藏经阁内,入目就是一排排的书架,而朱载堉走到了所有人的面前,笑着说道:“此天一楼,设有九学,每学设有十二部,每部共有十四书架,共计藏书十八万卷,臣还在整理。”<p>
每一个书架都是铁制的,书架上都上了锁,这里的确可以借书,但很多都是孤本,上锁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防盗,而是为了防止失火。<p>
铁箱藏书,就是怕某一处烧起来,整个楼都烧没了。<p>
朱翊钧一步步走过了这些藏书铁柜,偶尔打开看看,九学分别是:算学、农桑、天文律历、冶铸、萃精、地理、舟车、丹青、佳兵。<p>
大抵就是儒学堂不会收录的,这里都收录了,这都是一部分是朱载堉从郑王府拉来的,有一些是格物院督办,问民间采买而来的书籍。<p>
萃精其实是谷物加工,就是食品加工,舟车是船舶和车辆设计,丹青是染料,佳兵就是军器制造。<p>
比如舟车这一门又分成了十二部,主要是舟车营造的十二个主要步骤,分科治学,单独研究。<p>
朱翊钧拿出了一本桐油图说,看的津津有味,里面记录了姜片防冻、密封桐油桶等等内容,这些都能有效的提高桐油的保存时间。<p>
而佳兵,则是记录了大明各种军器营造方法,其中朱翊钧就看到了戚家炮车。<p>
戚家炮车是将炮放在钢架上,而后抬动钢架卡在支撑架上,可以改变炮口的俯仰角度,在钢架下有滑轨,可以实现九十度范围内的转动。<p>
戚家炮车是朱翊钧给起的名字,戚继光原来叫振武炮车,专门用来运输野战火炮,而且在炮车上还有一个雨棚,方便下雨天发炮。<p>
但是经过戚继光的实际测试,下雨天也只能发一炮,第二炮装填会有些困难,但是用来防止火药行军受潮是极好的。<p>
振武炮车,让火炮从固定炮位,走向野外战场。<p>
不知不觉之间,朱翊钧就上到了六楼,看着格物院的一切,雄心勃勃。<p>
这里就是新政的发动机,为大明的新政,持续不断的注入动力。<p>
把你们手里的月票统统交出来,再不交出来,就过期了啊喂!!!求月票,嗷呜!!!!!<p>
喜欢朕真的不务正业()朕真的不务正业。<p><div>
<p><div>
<p><div>
<p><div>
<p><div>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