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是某个未能得偿所愿的皇后,在水杯里面加的!<p>
还有?!<p>
王崇古和万士和互相对视了一眼,前工部右侍郎罗汝芳是对的,皇帝他真的不好惹,没事别招惹,该死就自杀,别给陛下找麻烦。<p>
“文人擅长以文词谄媚奸恶,却不擅长以文词诛罚奸恶,这怎么能行呢?这根本没有骨鲠正气。”<p>
“这样,天下百官,人人写一份抨击王世贞参与邪祟之恶,从现象、问题、原因、办法四个角度去出发,论述此事,万太宰辛苦些,从百官的文章中挑出十篇来,刊登邸报流传,百官文牍若有重复,一律考成下下,全无忠君之心,也无体国之意。”朱翊钧对着万士和说道。<p>
万士和瞪大了眼睛,俯首说道:“臣领旨。”<p>
王崇古汗流浃背,这一下子不烂大街也要烂大街了,皇帝有命,不得不从,那大家都对王世贞口诛笔伐,日后谁来给王世贞犯案?这案子至少五十年内,没人肯翻案,都是亲历者的徒子徒孙。<p>
五十年后,翻不翻案都没有了任何意义。<p>
“还有。”朱翊钧又开口说道。<p>
这次连吕调阳嘴角都情不自禁的抽动了下,陛下这一套又一套的,实在是令人应接不暇。<p>
居然还有!<p>
“把百官写好的文章,全都刻成石碑,送到王世贞的祖宅里,大司寇,这个石碑座大点儿,可不能轻易推倒,用料也扎实点,刻的深一些,别过个十几二十年,就看不清楚明白了。”朱翊钧对着王崇古交代着石碑的细节,这石碑可不是随便刻的,要经久耐用。<p>
毁了敕造石碑,那可是要杀头的!<p>
“臣遵旨。”王崇古面色五味杂陈的俯首领命,皇帝是真的杀人又诛心。<p>
“最后。”朱翊钧说完又顿了一顿,观察着三位重臣的反应,之前从错愕到震惊,再到眉头紧蹙,可是这一次他刻意停顿,留意三位的反应,发现他们全无反应。<p>
显然,不是不感觉惊讶,是已经麻木了。<p>
“把王家的祖坟刨开,把邸报那十篇雄文,埋到祖坟里。”朱翊钧讲出了他的想法,把邸报刊登的那十篇送到王世贞的祖坟里,让王世贞的列祖列宗也看看,王世贞到底做了些什么,招惹了陛下如此惩治。<p>
“臣等…遵旨。”吕调阳带着已经麻木的王崇古和万士和领下了这条圣命,把祖宗的坟刨开,把石碑埋进去,还不如开棺鞭尸来的痛快,开了,但只开了一点点。<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div>
“事情如果难办,王世贞可以暂且留下,等处理干净,没有异议后,再进行处置。”朱翊钧给出了冗余的时间,不让朝臣为难,让他们好生处理这个问题。<p>
在办这个的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到阻力,王世贞在复古派的影响力极大,这些复古朝官一定会连章上奏。<p>
朱翊钧当然可以先杀人再诛心,可是他选择了先诛心再杀人,难度更高,定性会定的更稳,给他们充分的反对时间,如果没有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反对意见,那就执行下去就是。<p>
万士和略显疑惑,而后释然。<p>
人在等死的时候,最是惶恐不安,王世贞仍旧关在天牢里,在等死的过程中,他将亲眼见证自己被诛心的场面,而后了无遗憾的离开人世。<p>
万士和认为,这才是皇帝的主要目的。<p>
万士和想的没错,皇帝的主要目的就是这个,让王世贞亲眼看着自己的名誉彻底扫地之后,再物理死亡。<p>
万士和很了解皇帝,陛下是一个英明的君主,英明就英明在四个字,庆赏威罚,显而易见,陛下对于庆赏和威罚都做的很好,赏罚分明则国大治。<p>
朱翊钧面色严肃的说道:“朕,不希望看到再有大明的进士、举人、官绅参与到邪祟之事中,日后但凡涉及此类邪祟恶事的读书人,一律如此处置,大明世风日下,这蛊惑人心的魑魅魍魉,趁机作恶,伥鬼黑眚层出不穷,作为治人者的君子,更不应如此。”<p>
“范应期和王家屏讲筵之时,说为政之道,为正人海,用正人,行正道,做正事,众口嚣嚣,向正导引而已矣,政之首倡,当正风气,风气清朗晏河清,则恶劣的行径无所遁形;笔为器意纵横,教化万民。”<p>
“朕与诸位共勉。”<p>
“臣等谨遵圣诲。”吕调阳再次俯首,带着两位臣工离开了宝岐司广寒殿,一步步的离开。<p>
走出了广寒殿,三人并行走过了石桥,吕调阳站定,三位臣子互相看了看,脸上带着几分苦笑,还带着几分欣慰,苦笑的是,小皇帝真的有层出不穷的办法,而且这些法子一个比一个狠厉,而欣慰的是,皇帝重惩了王世贞,而且达到了杀人诛心的目的。<p>
日后史书曲笔是决计遮掩不了这段事的,王世贞被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永生永世,直到永远。<p>
司马昭杀曹髦,甚至不是在长安的大街上,而是在宫城之中,曹髦拔剑登辇,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们去杀司马昭本身就是最后一击,不求成功只求成仁,在东止车门,曹髦就遇到了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司马伷不敢阻拦,曹髦继续前行。<p>
走到南面宫阙之下时候,遇到了中护军贾充,曹髦玉碎九重,死于宫城之内。<p>
短短不到一个时辰,还是发生在高墙宫阙之内,但这件事还是流传了出去,而且被人念叨了千余年。<p>
想要曲笔掩盖一件事也不是不行,影响比较小,涉及人数少自然可以曲笔,但影响深远,参与人数众多的大事,那就不是曲笔二字可以遮掩了。<p>
“捷报,捷报!应昌府捷报!”一个缇骑背着一个箭筒,箭筒封着朱红色的漆封,这是戚继光本人撰写的捷报。<p>
缇骑将箭筒交给了红盔将军,红盔将军转呈缇帅,缇帅拿入了宫中,吕调阳、王崇古和万士和也不必走了,陛下待会肯定会有圣旨。<p>
应昌府大捷,戚继光又在前线拿下了一场大胜,给小皇帝的大婚献上贺礼。<p>
捷报其实不能作为贺礼,因为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戚继光没那么大的本事,无端制造塞外大捷的消息,也不能决定大捷什么时候会到,甚至戚继光本人都不能决定自己百战百胜,影响战争胜利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不确定性太大,而贺礼不能充满那么多的不确定性。<p>
幸好,戚继光还是赶在皇帝大婚前,又送上了一份捷报,让陛下安心,前线有密云镇、蓟镇、京营军兵,有他戚继光,北虏一定会安安稳稳,不会在陛下大婚的时候给陛下添堵。<p>
谁给陛下添堵,戚继光负责上门添堵。<p>
戚继光在应昌府的战略极为保守,甚至连日拱一卒的营堡拓土都没有做,只是守住了应昌这个水草丰茂的山口位置,防止北虏再次东出辽东和东夷勾结,营寨、坚城,塞外一座砖石城墙的城池在数月之间已经有了雏形。<p>
土蛮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可是一片广阔的牧区,就这样让大明给拿走了,损失过于惨重,按照大明营建城池和守城的本事,一旦应昌府落成,大鲜卑山山道将会永远离开长生天的怀抱。<p>
俺答汗不急,他现在信佛不信长生天了,那也不是他俺答汗的地盘,俺答汗完全没有动机和理由去做,坐山观虎斗符合俺答汗的利益,土蛮汗用尽了全力说服了俺答汗,还有五年的所有羊毛的供应,这种实实在在的利益拿出来,俺答汗才答应了出兵协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