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王谦的戏耍,这场没有任何冲突的冲突,让姚光启的腿肚子打转。<p>
“又来?!”姚光启看向了门口,只看到了一个壮汉径直走了过来,走的越近,姚光启就越是忐忑不安。<p>
“我家皇爷爷让我给你带句话。”赵梦佑继续说道:“我家皇爷爷说,咱不喜欢斗富竞奢,日后这种热闹,不必再有了。”<p>
赵梦佑说完就走,也没理会姚光启的反应,赵梦佑是来通知的,不是来跟姚光启商量的。<p>
“黄爷爷那叫黄爷?是那个蓬莱黄氏吗?”一个狗腿子发出了灵活的疑惑来,蓬莱黄氏是个海商,大明再次开海后,主打的就是前往倭国运送白银入明。<p>
“张居正门下,好生的猖狂!”另外一个跟班,义愤填膺的说道。<p>
“就是就是,就是戚帅当面,也要给我们姚公子三份面子,他蓬莱黄氏一个暴发户算什么东西!”<p>
“闭嘴,闭嘴!你们见我吃亏还不乐意,要我死是吗?!”姚光启一甩手,低着头向着外面走去,姚光启已经听出来了,是皇爷爷,不是黄爷爷。<p>
这出行的阵仗,不是皇帝,姚光启把今天买的东西统统生吞下去!<p>
朱翊钧笑呵呵的离开了,这一吓,这种斗富竞奢的风力舆论,可以消停一阵,可不用多久这种风力,就又会抬头。<p>
朱翊钧回到了皇宫后,直接去了文华殿,这边还有一部分的奏疏需要批复,在张居正回朝之后,文渊阁再次发挥出了他本来的效用,绝大多数时候,朱翊钧都是直接在浮票上盖章就可以了,张居正这个常务副皇帝完全可以处置得当。<p>
朱翊钧每一封奏疏都看,有的时候,还会亲自下几道批注,也会有和张居正意见完全相悖的时候,而往往这个时候,张居正会选择妥协让步。<p>
“陛下,解刳院的大医官来了。”冯保低声提醒着陛下,陈实功和李时珍已经在殿外候着了。<p>
朱翊钧一愣,疑惑的问道:“什么事儿?”<p>
“太后让来的。”冯保声音越来越小,显然是成婚数月,王夭灼的肚子始终不见动静,李太后开始有些坐不住了,让大医官们诊断一番,好有所准备。<p>
儿大不由娘,朱翊钧已经长大了,现在是帝国的皇帝,李太后就是有一万句牢骚话要说,也能旁敲侧击,而不是像小时候一样,叫到面前,一顿臭骂。<p>
“来吧,来吧。”朱翊钧两手一摊,摇头说道:“宣。”<p>
大医官每月都入宫一次,定期给皇帝做做检查。<p>
“奇了怪了,这十多个月来,陛下的体温都在三十七度以下,而别人则都是三十七度以上,怪哉怪哉。”李时珍眉头紧蹙的给陛下诊完了脉,一脸迷茫。<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div>
陈实功也是一脸奇怪的说道:“而且陛下是习武之人,血气应该更加浑厚才是。”<p>
难不成皇帝这种生物,在生理上跟普通人还有差别不成?按照过往解刳的经验而谈,进了解刳院的大门,那都是众生平等,李时珍和陈实功的眼神,闪动着晦暗不明的光泽,这多好一个解刳的材料,他的体温,怎么就比别人低?<p>
朱翊钧被李时珍的眼光打量的有些发毛,这个李时珍好像在酝酿着不得了的计划,朱翊钧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再联想到李时珍的话,不难想象,李时珍这个了不得的计划,是要把皇帝当研究材料给剐了!<p>
简直是道反天罡!<p>
“这不奇怪,朕生活环境好,起居有人照料,这文华殿也好、西苑也罢,连一个蚊虫都看不到,大概就是这样。”朱翊钧以自己浅薄的学识,试图解释这一现象。<p>
“朕最近捣鼓出来一些好东西,两位大医官,走的时候,一并带走。”朱翊钧示意张宏拿来了两个檀木盒子,里面是他做的玩具,箱子里是一台显微镜,为了方便晚上使用,朱翊钧还专门折腾了一个聚光镜,可以把蜡烛的光聚集在标本之上,方便夜晚观察。<p>
朱翊钧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这东西的使用方法,两位大医官兴趣满满的抱着显微镜离开了,至于李太后的交待,那自然是如常禀报,陛下龙马精神,身体健康,不要孩子,只是陛下的选择。<p>
“呼!”朱翊钧看着两位大医官津津有味的讨论着,连连摇头,这两位当世有名的大医学家,带着大明的医学艰难前行。<p>
对解刳院的攻讦从来都不是少数,解刳院被认为是张居正僭越皇权的铁证,如此残暴的政策,已经执行了六年时间,可张居正仍然没有打算取缔的原因。<p>
直到现在,大明朝臣,甚至是廷臣们,都认为那是张居正在徙木立信,几乎所有人看来,解刳院这个地方的存在,就是张居正画出来的那条线,大明的朝堂狗斗,不能跨过那条线。<p>
王景龙、陈洪等人,是解刳院第一批被千刀万剐之徒,张居正画的那条线就是,狗斗不能威胁到皇帝的人身安全,很少有人能猜到,这解刳院是大明皇帝授意所为。<p>
张居正在一本弹劾解刳院的奏疏上,写下了浮票,现在陛下已经壮年,解刳院也已经完成了它以收威吓之效的成就,应该取缔了。<p>
朱翊钧则坚持认为,解刳院仍要进行下去,解刳院最开始的目的,的确是以收威吓之效,但现在解刳院的长期目标是:四海八方,均沾岐圣昭德;际天极地,共沐大医膏泽;纳斯民于寿康,召和气于穹壤。<p>
这是当初朱翊钧给解刳院大医官的圣旨,也是解刳院仍然存在的根本,大明的解刳院已经有了足够的成果,大明的医学正在飞快的进步,<p>
在这件事上,张居正再次选择了妥协,赞同了陛下的决策。<p>
大年三十,朱翊钧仍然在西苑接见贺岁的朝官,大明的拜年是在大年三十的傍晚,一直守岁到子时,大年初一起床后,前往太庙祭祖。<p>
朱翊钧先是接见了皇叔朱载堉,这是宗室之首,而后接见了戚继光,这是位列勋贵之上,虽然戚继光只是迁安侯,但他领京营精锐,就是位列诸勋贵之上,而后接见了张居正,张居正是百官之首,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的宜城伯只是流爵,不是世爵。<p>
而后便是冗长的觐见,朱翊钧准备大手一挥,让五品及以下百官全部入殿觐见贺岁,礼部尚书马自强和吏部尚书万士和一听就急了,跑到皇帝面前一顿聒噪,什么祖宗之法不可违,什么官序贵贱各得其宜,尊卑长幼之序,朱翊钧听得厌烦,只好任由礼部去做了。<p>
马自强和万士和也不是故意制造繁琐的礼节让陛下不耐烦,过年朝见皇帝,可能是京堂百官这一生,仅有几次面见陛下的机会,如果皇帝懒散一些,像嘉靖皇帝、隆庆皇帝,殿试不去,大朝会没有,天下百官,甚至连见皇帝一面的机会都没有。<p>
冗长的礼节终于结束,朱翊钧开始守夜,说是除夕夜的守岁,其实是研读农书,吕宋试种植橡胶已经小规模成功,现在吕宋的种植园的种类从单纯的稻米,到现在的甘蔗、棕榈、橡胶,这些种植园的出现,让大明对万里海塘有了更加紧密的关联。<p>
大明需要粮食,而这些地方可以提供足够的农产品,而大明只需要利用商品优势,就可以将这些资财源源不断的吸入大明。<p>
朱翊钧对橡胶树的种植很有兴趣,他在北衙种了一棵,为了这一棵,朱翊钧还专门修了一个暖阁,好吃好喝的伺候,可还是死了。<p>
“万里海塘,好地方啊。”朱翊钧合上了农书,再次肯定了自己开海政策的绝对正确性,受小冰川时代的影响,大明向北和向西扩张之路,困难重重,而且新辟之土,军事战略意义远远大于民生经纪意义。<p>
而开海的新辟之地,土地是肥沃的,降雨是充沛的,当地的土人抵抗是无力的,朱翊钧任命吕宋邓子龙为番都指挥使,用武力催缴货款,成果极为显着,夺回来,大明就能够守得住,而且经营良好。<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div>
这不是邓子龙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邓子龙说的是实情,相比较泰西野蛮的掠夺,大明在种地这件事上的执着,远远超过了泰西人。<p>
朱翊钧对东南开海事很是在意,事事亲自问询。<p>
万历七年正月初一,大明皇帝再次来到了太庙,小黄门抬着几样东西,送进了太庙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