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
只有可以报复的情况下,才可以保护大明的利益,这就是万士和在皇极殿上,对着皇帝陈述的道理,柔远人是做不到的,一味的施恩于人那是仇,不是恩。
大明在东方的连战连胜,拳打西班牙,脚踢葡萄牙…的总督府,总归是赢得了应该有的尊重。
费利佩二世如果有更好的应对策略,绝不是如此低三下四的跟大明皇帝说,你再这样苛责,我就不跟你玩了这样的话。
这样的话说出来,其实就是认怂了,国与国之间的沟通往来,哪有如此玩闹,但是费利佩要抱怨自己的不满,还不能激烈反对,引起大明的过度反应,他只能说这样的话,来让大明皇帝看到他的不满情绪。
在后世,普遍认为葡萄牙和西班牙和大明的商贸往来是朝贡贸易的一部分,而现在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葡萄牙和西班牙用殖民的方式掠夺的财富,都被大明用贸易的方式掠夺了,白银代表着财富,而大明如同一个饕餮一样,来者不拒,鲸吞天下白银。
“爱来不来。”朱翊钧对国书做出了如此的评价,他笑着对张居正说道:“他不来,我们就去,总之,泰西的银子是咱们大明的,他费利佩在新世界掠夺的白银,也都是大明的!”
银子大明来拿,骂名费利佩来担,这就是朱翊钧的态度。
他爱来不来,不来也没关系,大明的环球商队,会把银子从四海八方带回大明。
之所以如此态度,还有一个原因是,大明现在的白银流入形成的堰塞,需要时间去疏浚,这第一个大关,每年的银币产量必须要突破,否则白银流入持续推高,势必形成新的堰塞。
所以两国关系是否会从友邦走向敌对,对大明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哪怕是降低一些白银的流入,短期内对大明也是好事,大明的远航商队是仗剑行商,从来不是奢求对方的允许和怜悯,强悍的武力,是商品、白银的第一保障。
“陛下,大明的城里只有15%的人丁,而大明的乡野之间有120%的人丁,白银向乡野疏浚,是一种必然,提高银币产量,迫在眉睫。”张居正这次到通和宫,既是要呈送礼部送到内阁的奏疏和国书,更是要和陛下谈一谈货币政策的问题。
大明需要更多的货币,现在白银短缺。
大明居然拥有135%的人丁,这多出来的35%自然不是张居正数学不好,是大明的隐丁,乡野之间是隐丁的重灾区,而银币和通宝,就是大明朝廷调节社会各阶级矛盾的重要抓手。
“格物院那边已经尽力了。”朱翊钧对这件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世界是物质的,需要用物质去解决问题,不以人的意志转移,哪怕朱翊钧给格物院更多的压力,也无济于事。
格物院的五经博士们,真的已经拼命的改进液压技术,更快、更好的制造更多的液压轧印机,可是这都需要时间。
兵仗局制币厂和大明宝源局铸炉在持续不断的扩产,就是为了更多的货币,解决大明根深蒂固的钱荒问题。
“十一年了,钱荒问题仍然没有任何舒缓的样子,甚至愈演愈烈。”朱翊钧揉了揉眉心,白银越多,发展越快,则货币的需求越大,货币的数量相比货币的需求差距在增大。
白银堰塞在制币厂之前,制币厂在快马加鞭的赶工生产银币,但是天下对银币的缺口在增大,这其实是朝廷失能的一个表现。
“陛下,其实有個办法。”张居正低声说道:“内帑不再对外释放白银就行了。”
“这不是胡闹吗?银子不流通就是个死物,它不流通还有什么意义?”朱翊钧一摊手,眉头紧皱的说道。
张居正这个提议就离谱,入内帑的白银,每年在增加,朱翊钧这个皇帝不释放银子出去,那才是天大的恶事,白银埋在猪圈里,不再是个比喻,而是现实了。
“发钞。”张居正俯首说道:“内帑的白银就是大明钞法的底气,户部之前发行的五十万贯吕宋通行宝钞,得到了认可,反应是极为积极的,借着这个机会,发行大明通行宝钞吧。”
户部的钞法在听了皇帝的话之后,发行了五十万贯,这一批纸钞顺利的抵达了吕宋,并且得到了认可,不认可也没办法,吕宋也钱荒。
吕宋有十一个大铜山,每年产出超过千万斤的赤铜,但是这些赤铜都流向了大明用以铸钱,皇亲国戚的国姓爷更在乎大明朝廷对吕宋总督府的看法,目光并没有过多的看向吕宋,吕宋缺钱缺的厉害。
而且最关键的是,至高无上的、重信守诺的大明皇帝承诺,所有的宝钞都可以兑现,同样起运到吕宋的还有崭新出炉的二十万贯铜钱,这些铜钱就是准备金,而每年吕宋可以留存一百万斤赤铜用于储备。
吕宋思不能自己铸钱,赤铜是准备金,可以起运腹地用于铸钱。
铸币权是大明朝廷的权力,私铸者死,如果让大明朝廷的爪牙,那些个海防巡检发现了私铸,恐怕会引起信任危机,所以吕宋对于私铸之事查的非常的严,一如滇铜不在云南铸钱,而是到湖广一样。
大明现在白银越多货币的缺口越大的困局,其实是朱翊钧一手造成的。
大量白银进入了内帑,朱翊钧不把白银埋在猪圈里,内帑将这些白银大笔大笔的投资,南衙遍地都是皇庄,全都是皇帝的桐园、织造局、铸钱炉、木工作坊、铁匠作坊,光是造船厂的产业链,陛下就下了1000万银的重金,还有就是南洋种植园也是重金打造。
这些投资,带来了发展,造成了银币缺口进一步增大,陛下这里收紧投资,那大明对货币的需求,自然会降低。
同样,发钞也可以有效的缓解大明目前的窘境,而内帑海量的白银,就是大明发钞的底气,这就是张居正想到的唯一办法,或许,它不是最好的,但是是目前最合适的。
“不行,户部有《宝钞锚定疏》将这个问题描述的非常清楚且明白,现在发钞,锚定物不足。”朱翊钧立刻否定了张居正的提议,发钞时机未到。
张居正深吸了口气说道:“陛下,不是什么事都是时机到了才要去做,有的时候夹生饭该吃也是得吃。”
大明帝师自然是愿意等时机成熟了再推行钞法,但世间的事儿大抵都是如此,世势不会等你准备充分了再发生改变,君子当然要三思而后行,同样,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大明钱荒的问题已经经过了充分的讨论,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朱翊钧思索了片刻说道:“再等等吧,先生,大明现在承受不住再次失信于天下了。”
“只要陛下在,就不会发生。”张居正十分肯定的说道。
他之所以如此主张,完全是因为陛下,换做嘉靖。隆庆年间,他提都不提钞法,正如密疏法,用得好就是治国的利器,用得不好,就是天下祸乱的根源,明明地方已经向着藩镇化蜕变,大明纠错力量奏闻朝廷,而巡抚总兵在密疏里抵赖,甚至是诋毁,那恐怕安禄山和唐玄宗的故事会再次上演。
密疏法用不好,纠错力量会在密疏法下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