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葫芦小说>风雨大宋 > 第427节(第2页)

第427节(第2页)

过了很久,张方平道:“从储蓄所借贷,按说应该是可以的。不过,里面存的钱一旦过少,容易百姓都去提钱,容易存款不足,会出乱子。不如这样吧,暂且从储蓄所里先借两千万贯,解了现在的燃眉之急。如果前线还是要大注钱财,还是印债券的好。债券明码标价,较好管控。”

文彦博想了一会,只能点头:“只好如此了。这一仗,花钱实在是太多了,让人头皮发麻。以前也不是没有打过仗,哪里像此次一样花钱如流水。仅是河北路坚壁清野,就花掉六千多万贯,还运去了大量粮食。依我看,这一仗打完,接下来还要花一亿贯,早早做好准备才好。”

穷有穷打法,富也有富的打法。现在的宋朝是天下间最富裕的地方,自然是富打法。一开战,弹药就跟不要钱一样,尽管去用。征集民间力量,多是赎买,很少直接征用。杜中宵也不在意,在前线能用钱解决的,就去花钱。战争刚刚开始,已经花了两亿多贯,让整个朝廷目登口呆。

契丹大军南来,一头撞在了宋朝用金钱堆出来的防线上。攻城攻不破,南下又坚壁清野,在边境无所适从。现在契丹进退维谷,主要是被宋朝的金钱困住了,在他们印象中,还没有见过,战争能够这样用金钱直接堆的。

第45章乾宁军

杜中宵看了朝廷来的公文,随手交给富弼,道:“还没有与契丹正式开战,朝廷已经开始说没有钱了。没有钱怎么打仗?数十万大军聚于前线,每日里的吃喝,都要不少钱。”

富弼看过,道:“不能怪中书报怨,这一仗着实是花钱不少。打到现在,花了近两亿贯。依然看等到打完,还需要一亿多贯。初立国时,太祖建封桩库,说是积攒钱财,用来收复燕云。只不过封桩库数十年,也攒不了这么多钱。数亿贯,足以买下契丹了。”

杜中宵笑道:“契丹太穷,只怕值不了这么多钱。其实啊,不必怕花钱多。钱到哪里去了?还不是被本国百姓赚走。借着造枪造炮造弹,几处铁监这几年吹气一样地大了起来。等到战事结束,他们改造各种农具,各种各样的机器,钱又不会白白亏了。再者说,这两亿多贯,又不全是战事花掉,很大部分都是整训禁军花掉的。真正战争花的钱,其实并没有多少。”

说完,杜中宵想了想,道:“中书言,朝廷实在没钱了。一是想从储蓄所借钱,再一个,就是印些债券来卖。我估摸着,这几年铁监扩大,借了储蓄所不少钱,再借他们也难。不如就印债券,天下间的有钱人都来买,总比存在储蓄所利息更高一些。等到战后,几年还上就是。”

富弼叹了口气:“世间最怕的事就是借债,连本带息,到时不知要还多少。太尉,这一仗着实是花不少钱,若是不能把契丹军队留下,只怕朝廷会有闲话。”

杜中宵点头:“是啊,不是为了把契丹军队全留下来,而只是打败的话,此仗不会拖这么久。我们调这么多军队,坚壁清野数百里,花这么大力气,总要有个结果才行。契丹主力已经过浮阳水,逼近了沧州。他们从国内运粮,要走数百里路,并没有那么容易。临出发前,契丹又签十万军,幽州的民力基本已经被抽调一空。打仗我们花钱,难道契丹不花钱么?”

富弼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契丹此次不只是借贷的问题,幽州周围已经是竭泽而渔,许多地方连种子都搜掉了。如果打不赢,契丹下年都不知道该怎么过。

杜中宵站起身来,走到门口,看着昏暗的天空,一时有些出神。宋朝的国力远超过契丹,以前军事处于劣势,很大原因是无法有效动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双方国力更是天上地下,整训之后的动员能力也上来了,与契丹已经不是同一水平的国家。

此战拖了这么久,是拜契丹庞大的国土所赐。如果只是击败契丹,不能全歼其军队,宋军哪怕收复了燕云,还是会面临无穷无尽的麻烦。

燕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是河套之外的另一个农牧混合地。而且地方广大,山川河流众多,开发得也比较完善。不占领那里,幽州就不要想平安。这次战事中不能歼灭契丹大军,让他们退回去,仗只怕还要打上几十年。中原王朝要想平安,不占领这些农牧混合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有了铁路,只要仗打完了,从幽州修一两条铁路过去,游牧民族就没了闹腾的本钱。从契丹大军聚于幽州,到现在近两个月了,宋军一直隐忍不发,为的就是要全歼这支军队。

契丹有没有一千万人口?杜中宵估计,大致就是这个数字了。此一战契丹动员八十万人,已经到了极限。如果失败,可能几十年都无法恢复过来。那个时候,就只能任宋朝宰割了。

孟学究带着所部,一路急行,终于到了乾宁军城池外。此时已经有数支军队到达,都分别在城外扎营,分而四周。军都指挥使马怀德未到,枢密院不许知州再管军事,一时间处于群龙无主的境地。

知州张毕南迎出城来,马上对孟学究道:“团主,马太尉有公文来,到的各部分驻城外。你团须驻南边木门镇。那里的百姓都已接进城里,镇上民房可供大军驻扎。”

孟学究拱手谢过,问道:“到今天为止,有没有契丹大军前来攻城?”

张毕南道:“乾宁军正在黄河岸边,河面虽结冰,可以过大军,却不利作战。契丹人在河对岸有军营,约八千多人,不过没有进攻。”

孟学究点头,谢过了张毕南,吩咐大军去木门镇。

张毕南道:“听闻团主今日到来,城中摆下了酒筵,为团主接风。此时乾宁军已有五团到达,一起饮杯酒,你们也好熟识。如若不然,契丹大军突然渡河来攻,到时互不认识不是好事。”

孟学究想了想,当下答应下来。命令部下,在副都指挥使带领下,先到木门镇去。今夜暂且安歇在镇里,等明日自己过去了,再仔细布置。临别仔细嘱咐,这是在前线,一定要广派侦骑出去。

乾宁军是军城,城池不大,本来人口不多。这些日子,周边百姓都接进城里,突然热闹非凡。

孟学究随着张毕南理了城门,看里面熙熙攘攘,街上百姓川流不息。不由说道:“契丹大军已经离此不远,城里怎么这么繁华?难道军民百姓,不怕契丹人攻过来?”

张毕南道:“这城里三千多守军,一百多门炮,城墙修过几次,哪是那么容易攻破的?而且河间府就在身后,那里二十万大军,哪里有人会怕?再者说了,州里一大半百姓都到了城里,若不热闹一点,只怕就要出事。团主,这些百姓多是乡下人,很多人一辈子没进过城,不好管的。”

孟学究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乾宁军是个小地方,只有乾宁一县,约四千户人口。军中除了乾宁城外,还有北边的钓台镇有城,收容全州百姓。这里正处黄河下游,水患较多,

本就没有多少人口。境内的百姓,平时大多都是住在寨子里,丁壮多为弓箭手。

进了官衙,张毕南带着孟学究进了后衙,为他引见已经到了五位团主,张干、毕德影、杨途、周正海和吴城。这五人都是多年禁军将领,在河间府学过,整训后成为团主。虽然与孟学究为熟,却都知道他的名字。军校中每考第一,训练从来不败,是河间府军校的传奇。

众人见礼,五人都很亲热,各自落座了。

上了酒菜来,张毕南道:“乾宁是小地方,这些日子又收容百姓,着实艰难。没有什么好酒好肉招待诸位,万莫要见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