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葫芦小说>风雨大宋 > 第172节(第2页)

第172节(第2页)

卫士用的刀是百炼宝刀,刃口的含碳量很高。只是钢质不纯,容易崩坏。

说完,又让卫士试了前面的宝刀。这次很明显,不管是用铁监的钢制的军刀,还是卫士宝刀,都被砍了缺口出来,那宝刀却一点没有损坏。

这结果让赵祯觉得意外,再次把那刀检查了一遍,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把所有兵器看过,赵祯对陈洎道:“以这批军器看来,柏亭监所进之钢,若用来制军器,要比以前的好。至于宝刀,既然产钢不多,只能做赏赐之物。”

陈洎捧笏:“陛下,柏亭监所产之钢,制出来的军器坚韧锋利是一,更大的好处,是用来打制军器简便。不似其他地方所进之钢,必须数炼,柏亭监的钢,只要用钢条打制成刀,淬火磨利即可。仅仅这一个好处,就省了无数人工,而且制做迅速。”

赵祯道:“这是为何?难道柏亭监的钢,是炼好了进来的?”

陈洎道:“臣问过,并不是如此。他们那里的钢炼出来就是如此,直接压成钢条,进贡朝廷。若是数炼,反而掺入杂铁,不似本来好用。”

这道理殿内的君臣一时怎么可能想得明白,只是凭着自己理解,讲个理由。实际上是其他铁监的钢并不均匀,里面掺了太多杂质,虽然不像块炼铁需要千锤百炼了,还是要折叠锻打多次,才能制刀。而柏亭监来的钢,是直接炼成,本就材质均一,多次锤炼反而会造成破坏。

想不明白便就不想了,只要知道那个地方产好钢就行了。

让卫士把殿上的武器全部收走,赵祯回座,问陈洎:“似这种能打刀剑的好钢,柏亭监一年能够产出多少?若是不够胄案所用,内库可再拨些钱去,让他们多炼一些。”

军器制造归于三司的胄案,隶盐铁副使之下。而铁监同样对盐铁副使,对于柏亭监的情况,陈洎是最熟悉的。因为制造军器,今日枢密使宋庠一起前来,其实他对柏亭监并不熟悉。

年中的时候,夏竦被人弹劾,再国加上身体不好,外放西京留守,宋庠接任枢密使。

听了赵祯的问话,陈洎捧笏道:“回陛下,前些日子三司去文询问柏亭监,依京西路运判杜中宵所言,下年柏亭监可这种好钢五百万斤,足够打制所有刀剑有余。三司思量,进的好钢太多,以后制的长枪矛头和箭矢,也用此钢。此事没有先例,所以犹豫。”

听了这话,赵祯愣了好一会。卫士所用的宝刀,都是千锤百炼的,随便一把就要过百贯。能够跟那种宝刀相比的钢材,一年就进五百万斤,制造军器都用不完。这话听着一点不靠谱,世间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情?仅此一项,柏亭监产的钢材就要值多少钱?

见赵祯不语,陈洎暗暗抹了把汗,道:“微臣得到杜中宵回复,也是觉得不可能,再次发文,确认过了,确是如此。因他那里产钢太多,下年其余几监,已经没必要进钢入京了。”

一边的宋庠道:“还有一事。柏亭监进贡朝廷的钢,都是精心挑选的。他们那里,比这稍差一点还有千万斤计。一时卖不出去,在铁监里堆积如山。杜中宵上奏,请朝廷允他用铁铺路,当做车轨。”

赵祯听了,睁着眼睛看着宋庠,好一会才道:“用铁铺路?柏亭监是把钢当作泥土么?”

宋庠道:“他那里产钢那么多,卖不出去,可不就是泥土?听杜中宵言,若是用铁铺路,可以如车船一般行车,运输方便,以后的钢铁就好卖了。”

第99章铁路留念

孙三郎看着不远处铁监的人抢着大锤,使劲砸铺在地上的铁轨,小声对身边的人道:“五哥,铁监里的人怎么也来做活?一日几十文,比他们在铁监里时少得多了,这些人痴的么?”

阮五道:“你知道什么!听说铁监要把这路尽快修起来,招来的人手不够,才让铁监的人来。别看是一样做活,他们拿的还是铁监时的钱粮,比我们可多得多了!”

孙三郎摇头叹气:“唉,同人不同命。一样做活,凭什么就他们拿得多。”

“一样么?那些是朝廷发钱粮的,我们是乡下种地的。——少说话,多做活!做上这一季,来年我要换新的犁、锄、镰刀,等着钱用呢。”

孙三郎不再说话,与身边的人一起,卖力培土压路。

朝廷同意了铁监修建铁轨,不过提出来,既然铁监的铁用不完,那就不要只修到煤矿了,再向北延伸到襄城县。那里临汝河,铁路修过去,能接上开封府周围稠密的水运网。汝河、蔡河、汴河,再加上淮河,水运四通八达,不怕铁卖不出去了。

作为支持,三司命周边的汝、许、陈、颖、蔡五州出人,到铁监帮着修路。命令一下,五州叫苦连天,蔡州知州柳植接连上章,攻击铁监劳民伤财。三司急着降低铁价,接连催促,人终究是派了来。

此次出动的人力着实不少,又派颖州都监邓保吉和蔡州都监刘永年为提举,前来协助。邓保吉负责从襄城向的路段,刘永年负责从铁监向北,两端同时进行。

看着修路的人热火朝天,杜中宵对身边的刘永年道:“此次修路,扰动数州,朝廷必欲春耕之前修完,着实不易。劳动衙内,欲使我心中不安。”

刘永年道:“我们做臣子的,奉朝命而行,有什么辛苦可言。”

杜中宵道:“话虽是如此,不过此次修路仓促,五州招集丁壮,难免骚扰地方。柳知州前些日子不断上书,说修此路徒耗民财,浪费人力,怨言可是不小。”

刘永年是柳植属下,听了杜中宵的话,不再开口。刘永年是刘太后的兄长刘美的孙子,自小便养于宫中,深受皇帝宠爱,十二岁才出宫,待遇比拟王室。民间甚至有传言,说他是当今皇帝的私生子,说得有鼻子有眼。他的母亲本来被送入宫中,为当今皇帝赵祯喜爱,却被太后厌恶,逐出宫来,做了太后侄子刘从德的妻子。刘从德二十多岁故去,其妻还经常入宫,谁知道皇帝会不会念旧情,两人死灰复燃?当时就传得满城风雨,外朝大臣上章,才不许她入宫了。

当今这位皇帝,在民间有各种私生子的传说,有的还传得非常邪乎。他自己好像也不忌讳,向来不闻不问,既不辨解,也从不拿人问罪。不过对于朝中大臣来说,这没有什么秘密,皇帝的一举一动,哪里逃得过宫中的众多耳目。便以刘永年来说,他出生的时候父亲还在呢,怎么可能是皇帝的私生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