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愈发明白那句“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的含义!
此时此刻,他不禁咽了口唾沫,心中只有两个字。
牛逼——!
这一次,炮管依然坚挺。
紧接着是等待、检测、再发射。
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每一次发射后,炮管都安然无恙。
连续十次发射后,炮管仍然毫发未损!
这一系列测试的结果,令林南和耿顺都深感震惊。
他原本以为,这第一批的炮管,能撑不过几发。
然而,它的耐久度远超预期!
铸造这样的炮管并不难。
以现在的炼铁厂能力,一天至少能造出十几门这样的炮。
而这种战场上的一击必杀的武器,他本以为,它的持久力不会太长。
现在这个时代,一场战斗,只要几炮就能让敌人崩溃。
所以,能连发十炮还没坏,林南已经非常满足了。
但他们都知道,这只是开始。
如今的试验,关键是要找出这门大炮的最大承受限度。
只有掌握了这些数据,将来在实战中才能避免关键时刻出现意外。
不过目前,试验却无法继续进行了。
尽管炮管还经得起考验,但是炮弹却耗尽了。。。。。。
因为机床技术还不够先进,所以大炮虽然造出来了,但炮弹的生产效率低下。
同样,林南的双筒霰弹枪的弹药,每次制作都要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每一发都是手工打造的!
这就是为什么他迟迟未能大规模生产枪械的原因。
能造出枪支,却无法大量生产子弹,战场上更是负担不起。
至于那种发射钢珠的火铳,威力还不如弓箭,也不如弓弩灵活。
因此,林南才选择了大炮。
炮弹虽不好造,但威力巨大,以质换量,一场战斗下来,几百颗炮弹就足够了。
如今炮弹告罄,实验只能暂时停止。
但每个人都目光灼灼,都渴望继续实验。
特别是孟玉,看他恨不得立刻就要让人去搬炮弹。
“咳咳,”林南轻声说,“大家先别急躁,大炮的研发和改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必急于一时。”
“我建议,在完成对大炮最大射击次数的测试之后,我们再尝试缩短发射间隔的实验,比如将两发之间的时间间隔减至三分钟,甚至是更短。”
说完,林南马上意识到他们并不知道“分钟”的概念,急忙解释道,“也就是说,大约是一根三分之一炷香的时间。”
众人惊讶。
他们不理解三分钟,但知道一炷香是多久他们是清楚的,三分取其一那实在太短了!
“此外,通过调整炮管的角度,我们还可以控制炮弹的落点,这样在发射炮弹的时候,就能精确控制其飞行距离。。。。。。”
林南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案和细节,令众人惊叹不已。
真是妙极了!
他的这一席话,让大家豁然开朗。
虽然当前的大炮性能已经足够,但他们始终是在研制一代,同时也在为下一代做准备。
孟玉认真地记下了这些改进方案,并兴奋地说:“东家,我们的大炮是不是该起个名字?否则,当第二代大炮问世时,会很混乱。”
林南点了点头。
取名嘛。。。。。。
他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