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的元宵佳节,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洒下柔和而清冷的银辉。
辽阔的边疆之外,被月色覆盖,更显苍茫与神秘。
远处的群山在月色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灯火阑珊,与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
如此美好的一幕,谢玄几乎看得痴了。
他情不自禁地揽过身边的她,“不如我们也赏月吧,就不去苏府了。”
苏笙笙看着谢玄“纯真无邪”的稚子笑,很不厚道地打破了此刻涟漪的氛围。
“月亮本身是不光的,它是折射的太阳的光,你只是被视觉给蒙骗了。”
就好像告诉等着圣诞礼物的小朋友,没有圣诞老人,苏笙笙等着看他美梦破碎。
说完,转看向马车外,等着看天宫上嫦娥的众多百姓。
今晚
又有多少人要梦碎呢?
此刻,谢玄眼中只有她,哪里会理会她那些没情趣的理论。
“千里眼”,并非真的看到千里之外。
月亮也不在千里之外,所以也算不上。
人类之所以能够看到月亮表面,是借助了望远镜放大物体的功能,使得肉眼能够观察到距离地球数十万公里之外的月球。
这个望远镜虽能观察到这么远的距离,但反过来用,就没多大效果了。
毕竟这是在天文不达的朝代,人总不能挂在风筝上,飞到上边观察军防。
就算人真能挂上风筝,也无法飞到那么高。
所以,苏笙笙并不担心,这台远距离望远镜,会引来朝廷忌惮。
但这其中运用的知识,相当于布鲁诺提出日心说,是对“天子”权威的挑战。
布鲁诺的日心说,遭到扞卫“地心说”的罗马教廷的否认,并被迫害烧死。
想要将皇帝拉下神坛,就要让百姓亲眼目睹,进而质疑他皇权的“神圣性。”
若皇帝非神授,那么他的权力是谁赋予的?
是祖先、是民众,还是他自己?
皇帝既然没有天命的加持,那他凭什么要求百姓遵守他的法律、缴纳赋税?
他的决策,又如何保证是公正无私的?
如果皇帝不是上天之子,那么他的圣旨将不再是神谕。
又如何确保他不会滥用权力、欺压百姓?
这一系列的疑问,就是思想变革。
每一代帝王,在上位后,都会对前一任的失败者,进行文字消痕。
以确保自己的统治,是绝对的权威。
在思想上,他会极尽所能地封锁一切会撼动他皇权的存在。
虽然她没能逃走,披露此事,仍有一定的危险性。
但是,嗨!谁叫皇帝也觊觎她的东西。
三两银的事例,告诉她,只要百姓忙忙碌碌一年,所赚的银子,仍差三两外债。
那就不可能相信法律适用所有人。
只有百姓从田间抬起头,才能好好看看,他们的领袖在带领他们走上何路。
一个人麻木是会传染的,不能人人麻木。
当他们学会质疑,开始质疑,就再也没有人敢冒充天之子,来奴役他们。
看回天上的皎月,苏笙笙涌现一股惆怅。
虽然她不知为何会来到这,爷爷会不会与她看着同一片天空。
但在谢玄第一次上都觐见皇帝,在被他拒绝替麒麟军翻案时,皇帝就失去了神辉。
就算科学有边界,尽头是神学。
她也不相信,这个苟皇帝会承天之佑。
“赏月”已经开始。
一炷香,一两银子。
一盏茶,oo文。
半盏茶,o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