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一场大雪,使得整个关中都笼罩在一片白色的海洋中。
而年前的这段日子里,李丰田除了跑一跑自己建立的这几个院,和这些搞科研的进行一下交流和看看成果之外,基本都憋在家里写着来年的规划。
首先是农研署那边,经过他们这几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梁天留下的种子中培育出了非常优良的一代,而另一边也配出了比较优秀的一代,准备在明年的时候,将这两代再一次进行培育,如果顺利的话,后年或者大后年,将会有一批非常优秀的粮种。
再一个就是关于肥料的问题。
说实话,这个对于他们来说,有些超纲了。
后世的化肥,那都是有了元素周期表之后,才研究出什么元素利于植物成长,然后再进行肥料的配制。
都说肥地的元素基本要包含氮、磷、钾。(对吧?我没记错吧?如果错了欢迎指正。)
但是配比什么的,都非常有讲究的!
所以,这些东西你让他们去搞,也搞不出的。
不过,这不代表没有办法,不能做。
化肥没有,天然肥不是还有么!
按李丰田的指示,将几种常见的肥进行分开实验,看看结果如何,然后再研究是否可以进行混合配比。
例如,常见的有粪肥、草木灰、还有塘泥。
李丰田养猪场那里池塘的塘泥基本都运到了农研署,让他们进行研究。
因为这东西在这个时代还不是那么容易搞到的。
用李丰田的话来讲,如果他们真的能配出一种可以提升作物产量的肥料,并且可以拿来售卖,就可以证明农研署的价值。
毕竟育种的研究不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可以达成的,但是肥料这东西,却是可以的。
多了一个产业,有了钱,做起事情来,不也是方便不少不是么?
众人深以为然。
再一个就是农研署人其实并不多,高启这几年年岁也逐渐大了,精力已经不如从前了,更多的都是交给徒弟们去做,他进行指导。
该给这里配点高端人才了啊!
粮食问题是民族大计,目前国内虽然基本满足了,但是以后呢,接下来的十年内,必将迎来一个人口大爆发,生不出来,抢也得抢来。
但是,人想要活着,无非就是穿衣吃饭,饭都吃不上,人家凭啥过来?
所以说,看似目前不缺粮,可实际上还远远不够的。
就不说别的,东边小鬼子那,想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去北海种樱花,至少前期的粮食得供足了吧?
我让你们过去,是为了稳定的,可不是给自己埋雷的。
……
医学院那边一切也在走上正轨。
尽管这些学生想要出师还早,但是学习研究的气氛非常好,这些茁壮的种子,一定会有开枝发芽的一天。
其他的还好,最让李丰田高兴的是,现在医学院已经有了一些女学生。
尽管这些“学生”年纪都相对较大,最小的也有三十上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