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妇人说道:“孩子们都去河里摸鱼了。”
洪武大帝又问道:“平日里你是作何营生呀。”
汉子回应道:“种地呗,除了种地俺就没有其他手艺了。”
洪武大帝又问道:“一家人吃饱喝足应该不成问题吧。”
汉子笑道:“吃饱喝足是没有问题的,俺现在想攒点钱,让其中一个孩子去读书。”
让孩子去读书是每一个百姓都希望去做的事情,好像古往今来,大多数百姓都希望孩子出息点,可出息点的办法,唯有读书。
读书似乎是一个出路,是普通百姓改门换庭的唯一出路,科举制度自唐首创,繁荣于宋,到了如今的大明,更是普通百姓鱼跃龙门的唯一出路。
当然读书比行商做生意要简单多了,毕竟在封建社会做生意是需要一定的人脉的,比如你要在官府或者是其他地方都有一些人脉关系网。
倘若是没有人脉,贸然去行商的话,仅仅是过往的那些官吏或者是地方上的豪强都够你喝一壶的。
洪武大帝虽然是泥腿子出身,但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也因此建立大明以后,颁布了许多的政策,驱使更多的人去读书。
刘伯温捋着胡须说道:“你的想法很好,读书不仅仅是唯一的出路,将来即便是考不中,也可以在村里开办私塾教其他孩子读书写字。”
朱标脱口说道:“识得字,学懂书中的道理,的确有诸多好处,不过读书识字花费真的很多吗?”
汉子说道:“公子可能不知,俺们村因为人口少点,并没有私塾,仅有一个老先生认识些字闲余时,给孩子们教教。如此呢,一个月都需要五斤稻米呢。倘若是邻村正儿八经的私塾,一个月最少则需要三十斤稻米。”
妇人说道:“俺们现在省吃俭用,就是等明年开春以后,攒下稻米,供孩子读书呢。”
一个月三十斤稻米,从二月到六月,五个月的时间就需要一百五十斤稻米,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此还不算笔墨纸砚等东西。
如此看来读书还是极其费钱的。
洪武大帝问道:“你们攒了多久了?”
汉子笑道:“今年就是第三年了。”
三年了,还没攒够供一个孩子读书的费用,这让洪武大帝有些惆怅。
如此看来,百姓的生活还是处于艰难困苦之中呀。
洪武大帝与众人走访的时候,此时的朱雄英也与杨荣来到了龙游寺。
龙游寺庙依山而造,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慈寿塔耸立于金山之巅,拔地而起,突兀云天。
从山麓到山顶,一层层殿阁,一座座楼台,将金山密集地包裹起来,山与寺浑然一体。
整个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构成一组橼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形成了一种金碧辉煌“寺裹山”奇特风格。
众人行至芙蓉楼时,杨荣说道:“唐时,王昌龄一首《芙蓉楼送辛渐》,使得芙蓉楼天下闻名,芙蓉楼因此而成为镇江的名胜古迹。”
朱雄英随意坐在石凳上,脱口问道:“一路走来,你也介绍了不少的风景,从中我也发现你的学识不错,所以有件事情想问你。”
杨荣脱口说道:“贤弟有话尽管提。”
朱雄英缓缓说道:“你既然学识不错,为何不考取功名呢?”
杨荣笑道:“谁说在下没有考取功名,目前在下可是福建乡试第一名举人呢。”
听的杨荣这番话,朱雄英惊呼一声道:“你竟然如此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