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葫芦小说>深度解析皇帝内经 > 第63章 五味论 第六十三(第1页)

第63章 五味论 第六十三(第1页)

一、古文

(一)灵枢第章五味论第六十三

黄帝问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少俞答曰: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黄帝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俞曰: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黄帝曰: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

黄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何也?少俞曰: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复出,知其走骨也。

黄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何也?少俞曰:甘入于胃,其气弱小,不能上至于上焦,而与谷留于胃中者,令人柔润者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则令人悗心。其气外通于肉,故甘走肉。

(二)白话文:

黄帝问少俞说:“各种味道进入口中,各有其走向,各有其引的病症。酸味走向筋,过多食用,会使人小便不利;咸味走向血,过多食用,会使人感到口渴;辛味走向气,过多食用,会使人感到心中如空洞;苦味走向骨,过多食用,会使人呕吐;甜味走向肉,过多食用,会使人心中烦闷。我知道这些情况,但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少俞回答说:“酸味进入胃中,其气涩滞而收敛,向上到达上、中二焦,不能出入,出不去就留在胃中,胃中温和适度,就会下注到膀胱,膀胱的包膜薄弱而柔软,遇到酸味就会收缩卷曲,约束而不通畅,水道不能通行,所以就会小便不利。阴器,是筋聚集的终点,所以酸味进入就会走向筋。”

黄帝说:“咸味走向血,过多食用,会使人感到口渴,这是为什么呢?”少俞说:“咸味进入胃中,其气向上走向中焦,注入血脉,那么血气就会跟随它,血与咸味相互结合,就会凝结,凝结后胃中的汁液就会注入,注入后胃中就会干涸,干涸就会使咽部和食道干燥,所以舌根干燥而容易口渴。血脉,是中焦的通道,所以咸味进入就会走向血。”

黄帝说:“辛味走向气,过多食用,会使人感到心中如空洞,这是为什么呢?”少俞说:“辛味进入胃中,其气走向上焦,上焦,是接受气而营养诸阳的地方,姜韭的气味熏蒸它,营卫之气,不能及时接受,长久停留在心下,所以就会感到心中如空洞。辛味与气一同运行,所以辛味进入就会与汗一同排出。”

黄帝说:“苦味走向骨,过多食用,会使人呕吐,这是为什么呢?”少俞说:“苦味进入胃中,五谷的气味都不能胜过苦味,苦味进入下脘,三焦的通道都关闭而不通畅,所以就会呕吐。牙齿,是骨聚集的终点,所以苦味进入就会走向骨,所以进入后又出来,这就知道它走向骨了。”

黄帝说:“甜味走向肉,过多食用,会使人心中烦闷,这是为什么呢?”少俞说:“甜味进入胃中,其气弱小,不能向上到达上焦,而与谷物一起留在胃中,会使人身体柔软润泽,胃柔软就会舒缓,舒缓就会使虫蠕动,虫蠕动就会使人心中烦闷。它的气向外通向肉,所以甜味走向肉。”

(三)《灵枢·五味论第六十三》主要探讨了五味与人体经络、脏腑的关系,以及五味偏嗜、太过所出现的病理变化。以下是其具体内容:

梗概:

黄帝向少俞询问五味进入人体后,各有所走、各有所病的现象,即酸味进入筋,多食会令人小便不通;咸味进入血液,多食令人口渴;辛味进入气分,多食令人心中有空虚感;苦味进入骨骼,多食使人呕吐;甘味进入肌肉,多食令人心胸烦闷。黄帝虽知其现象,但不知其中缘由,希望少俞解惑。

少俞针对黄帝的疑问,分别对五味致病的原理进行了解答。如酸味入胃后,因涩滞收敛,易留于胃中,下注膀胱后使膀胱收缩卷曲,导致水道不通,形成小便不利;咸味入胃后,气味行于中焦注入血脉,使血液浓稠,胃中津液不足,影响咽部津液输布,从而使人口渴等。

主题:

主题明确为论述五味对人体的影响,包括五味的走向以及过度食用五味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后果。强调了饮食五味对人体作用的两重性,既有益处,也可能因偏嗜或过量产生危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情节:

情节围绕黄帝与少俞的问答展开。黄帝作为提问者,对五味所产生的病症感到疑惑,不断向少俞问;少俞作为解答者,依据自己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对五味致病的原理进行详细的阐释。

指导思想:

该篇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味与人体的经络、脏腑相互关联,五味的偏嗜会打破人体的平衡状态,引疾病。

同时,也蕴含了中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即不仅关注外在的邪气,也重视内在的饮食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为中医的饮食养生和疾病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提醒人们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避免五味的过度偏嗜。

二、对古文深度解析

(一)七律诗《以周易哲学解读〈灵枢·五味论第六十三〉》:

《以周易悟五味论》

周易玄妙蕴哲思,灵枢论味探真知。

酸敛筋脉通玄妙,咸聚津涸显象持。

辛散气行心若洞,苦沉呕逆理犹奇。

甜和烦闷阴阳际,五行相生相克时。

五味调和身与健,自然法则道相随。

诠释:

诗的联指出周易哲学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而通过解读《灵枢·五味论第六十三》能探索到其中的真正智慧。

颔联描述了酸味的收敛特性对筋脉的影响,以及咸味过多导致津液聚集的现象。

颈联阐述了辛味的散使气行而令人心中有空洞感,苦味的沉降特性引呕吐的奇妙道理。

尾联提到甜味带来的烦闷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强调了五味调和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与自然法则相呼应的道理。

整诗以周易哲学为背景,深入解读了五味与人体的关系,展现了对这一古老医学经典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