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文:
(一)灵枢第章外揣第四十五
黄帝曰: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窍,流溢无极,佘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可乎?歧伯曰:明乎哉问也,非独针道焉,夫治国亦然。
黄帝曰:余愿闻针道,非国事也。歧伯曰:夫治国者,夫惟道焉,非道,何可小大深浅,杂合而为一乎。
黄帝曰:愿卒闻之。歧伯曰:日与月焉,水与镜焉,鼓与响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
黄帝曰:窘乎哉!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阴阳也。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请藏之灵兰之室,弗敢使泄也。
(二)白话文:
黄帝说:我听闻有关九针的九篇文章,我亲自接受了其中的调理方法,也颇为领会其中的要旨。然而,九针从一开始到九为止,我还没有掌握其关键的要领啊。九针这东西,小到不能再小,大到没有极限,深不可测,高不可盖,恍恍惚惚,没有固定的孔窍,流动漫溢没有尽头。我知道它与天道、人事、四时的变化相符合,但我希望能把它像毫毛一样杂乱地捆束成一体,可以吗?岐伯说:你问得真高明啊!这不单单是针道的问题,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啊。
黄帝说:我想听的是针道,不是国家大事啊。岐伯说:治理国家,唯有遵循道啊,不遵循道,怎么能把大小、深浅等各种因素杂乱地混为一体呢?
黄帝说:我希望能详尽地听到这些道理。岐伯说:就像日月、水与镜子、鼓与响声一样。日月的光明,不会失去它的影子;水与镜子的观察,不会失去它的形状;鼓与响声的相应,不会落后于声音;只要一有动摇,就会有相应和,完全能了解其中的情况。
黄帝说:太难了啊!那明明白白的道理不可被蒙蔽,之所以不可被蒙蔽,是因为它没有失去阴阳的协调啊。将它们综合起来观察,仔细地验证,就能看到并掌握它,就像清水、明镜不会失去它的形状一样。如果五音不清晰,五色不鲜明,五脏动荡不安,那么内外就会相互侵袭,就像鼓与鼓槌的相应,响声与回应声的相应,影子与形体的相应。所以,对于远处的,可以通过观察外部来推测内部;对于近处的,可以通过观察内部来推测外部,这就是阴阳的极致,天地的关键啊。请把这些珍藏在灵台兰室之中,不要让它泄露出去啊。
二、《灵枢·外揣》第四十五篇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内外相应:
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强调人体内部的生理、病理变化必然会在外部有所表现,通过观察外在的症状、体征等表现,可以推测内部脏腑、经络等的状况。就像日月照耀物体必有影子,水镜可以照出物体的形态,击鼓会立刻出响声一样,人体内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例如,面色苍白可能反映出人体气血不足;声音低微可能提示脏腑功能虚弱等。
相互感应与呼应:这种内外的联系不仅是单向的从内到外的反映,也是双向的相互感应。外部的刺激或变化也会对内部产生影响,反之亦然。所以在诊断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到内外的相互关系。比如,外部的六淫邪气侵袭人体,会导致内部脏腑功能失调;而通过针刺等外部治疗手段,可以调节内部的气血阴阳平衡。
整体观念: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传变、相互影响。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症状或体征,而要综合分析人体的整体状况。例如,眼睛的病变可能与肝脏的功能失调有关;耳鸣可能与肾脏的问题相关。
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会受到自然界的影响,如季节、气候、昼夜等变化。所以在诊断和治疗时,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因素。比如,在冬季人体阳气内敛,病情可能会相对加重;在夏季人体阳气外散,治疗时要注意顾护阳气。
归纳统一:
理论的归纳:黄帝认为九针的理论丰富而复杂,想要将其归纳成一个纲要。这体现了一种对医学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寻求统一原则的思想。通过对各种零散的医学知识和经验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方法的统一: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需要有统一的方法和原则。在诊断时,要综合运用望、闻、问、切等多种诊断方法,全面收集病情信息;在治疗时,要根据病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等。
阴阳理论:
阴阳的普遍性:阴阳是贯穿《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在《灵枢·外揣》中也强调了阴阳的重要性。阴阳理论适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都可以用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来解释,如人体的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等。
阴阳的平衡与失调: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阴阳失调则是疾病生的根本原因。在诊断时,要判断人体阴阳的盛衰情况;在治疗时,要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对于阴虚的患者,要滋阴降火;对于阳虚的患者,要温阳散寒。
三、对古文深度解析
(一)七律诗赞《灵枢第章“外揣”的周易哲学奥秘解析》:
《赞〈外揣〉解析》
灵枢妙章蕴哲思,外揣奥秘周易知。
九针玄理通天地,治国之道亦如斯。
日月水镜彰道义,鼓响回应道不遗。
内外相应探真谛,智慧光芒耀古稀。
诠释:
诗的联指出《灵枢》第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而“外揣”的奥秘通过周易哲学得以展现。颔联强调九针的玄妙道理与天地相通,治理国家的道理也与此相似。颈联以日月、水镜和鼓响为喻,进一步阐明道义的显现和呼应。尾联则表达了通过内外相应来探索真正的道理,这种智慧的光芒穿越古今,闪耀不衰。整诗赞颂了《灵枢》第章“外揣”与周易哲学相结合所展现出的深邃智慧和奥秘。
(二)《灵枢第章“外揣”的周易哲学奥秘解析》
在古老的医学经典《灵枢》中,第章“外揣”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深邃的智慧光芒。当我们以周易哲学的视角去审视它时,更能现其中蕴含的无尽玄妙与哲理。
黄帝的言辞开启了对九针之道的探索之门。他亲身体悟到九针的奇妙,却仍感到未能触及其核心要旨。九针,宛如宇宙的缩影,小至极致,大至无垠,深不可测,高不可及。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天地间的奥秘。
岐伯的回应如醍醐灌顶,点明了这不仅是针道的问题,更是治国理政的道理。治理国家如同驾驭九针之道,需要遵循道的法则,不能随意混杂。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易中强调的“道”的重要性,道是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是一切存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