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葫芦小说>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 第357节(第1页)

第357节(第1页)

小算盘掏出来,算一算家里今年的收成。

殷乐带着四个孩子去收租子,拿回来稻谷12500斤,黄豆1100斤。

自家五亩西瓜地卖了72两银子,五亩稻田产出稻谷2300斤。

粮税减免,所以得到的便是全部的。

上半年还有不少余粮,这次添一些进来凑齐一万斤囤着,余下多出来的八千斤稻谷全部以三文一斤的价格卖了24两银子。

黄豆全部留着自己吃,李氏厨艺好,豆浆、豆花、豆腐都换着花样做。

还能发发黄豆,冬天当新鲜蔬菜吃。

又或者多做些豆腐,然后加工成各种口味儿的豆干。

秦瑶倒是想过再弄个增项,比如把李氏做的豆干拿出去酒楼出售什么的。

不过后面算了算成本和收益,香料价高,豆干制作时间长,人力也有限,加上镇上和县里本来就有人做这个,竞争力大,累死李氏也没什么赚头,果断放弃。

还是做给自家人吃好了。

最后一笔账目拨完,算盘上便是秦瑶现在手上的全部现银数额,一千一百九十六两。

第527章看榜

九月刚刚到来,官府便派下人来,催促粮税。

所幸村里的粮税都已经收齐,秦瑶得令次日,便组织村中青壮将粮食送到县里粮仓,圆满完成税收任务。

如此,忙碌的秋收总算结束,秦瑶这个村长也得以松口气。

不过这期间,官府又来要了十几个徭役前往邻镇修筑河堤。

这种在县内的徭役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因为是重体力活,官府会给每人每天发四斤粮,不需要自带食物。

就是苦了家里人,在秋收这么重要的关头损失一名强劳动力,会辛苦很多。

这种时候,刘家村村民才会欣喜发现,村里忙忙碌碌这一年,自家居然已经有了可以请短工的余钱。

而这一切,都是文具厂的功劳。

看着全村人一起集资重新修建起来的文具厂一点点成型,刘家村全体村民都十分期待它建成后会给村里带来怎样的巨大变化。

不过在新工厂修建完毕之前,村里另外一个重要建设项目已先竣工。

学堂建好了。

孩子们有书可以读了。

学堂开门仪式进行这天,秦瑶也如约把自己请下河村铁匠做的奖励勋章带了过来。

给村里那些在学堂积极帮大人们干活的孩子,一人发了一枚。

小来福得了一枚,爱得都不知怎么办好,捧在手心,不舍得带,开心的看着。

那幸福的神情,把大郎兄妹四个羡慕死了。

“阿娘,明年我们就能回村里上学了吗?”

从学堂离开,回家的路上,三郎和四娘期待的问道。

孩子们还没有对各地教学质量不同的认知,以为都是夫子在教,学生们便都是一样在学。

想起每日都要早早起来跑去镇上学堂的繁琐,自然期待能够在家门口上学。

然而,秦瑶却摇头说:“大郎和二郎一直在丁氏本部学堂,你们不会有变动。”

“至于你们两个小的,到明年就满两年了,丁氏族学如果愿意接纳其他学子进入他们本部族学,那不管学费高低,我都会让你们继续留下。”

“如果他们不想其他人进他们本部族学,那我再想办法。”

总之,能留下就留下。

大郎和二郎倒是十分赞同,毕竟年长弟弟妹妹好几岁,加之一直和丁家本部的孩子们待在一块儿,多多少少也辨别出来了本部和外部学堂的区别很大。

外部学堂不过是教些启蒙,但本部却大不相同,先生一来就是奔着让他们考功名的,不但教书,还会点拨一下人情世故,官场朝堂形势。

虽远不能与公良缭这样的名师相比,但对生活在闭塞县城里的学生们来说,丁家本部学堂夫子们说的这些,是惟一的信息来源。

可惜两个小的还想不到那么多。

听到阿娘说不能上村里学堂,小肩膀立马耷拉下来,唉声叹气,游荡鬼混一样,吊着两条手臂,一甩一甩往家走。

秦瑶看得好笑又无奈,没有说什么我都是为你们好之类的话,只给她们讲事实。

“跟着丁家本部的夫子,才能考科举。”

三郎还是不开心,他都没有想过要考科举的事,只想每天能够多睡一个时辰。

倒是四娘反应略有些激动,急急跑回阿娘跟前,仰头问:“阿娘,那我也能考科举?”

大事上秦瑶从不撒谎骗小孩,十分严肃的答:“女子不能参加科举。”

“那我变成男的呢?”四娘立马追问。然而话问出,眉头便紧紧皱在了一起,笃定道:“可我还是喜欢当女的,除了阿娘,我最最喜欢自己啦!”

秦瑶把自恋的小姑娘抱起来走,浅笑说:“读书不是只有参加科举这一个目的,还可以认识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事,更多的人,不是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