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甲岭的石灰石矿不小,是个上好的建厂地点。
离冶铁厂不算远,不过四五里路。
侯平带着朱由校和宋应星等人在这里转了一圈后就定下了建厂地址。
当天就安排人招募流民开始建厂房。
水泥的制作并不困难,将主要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并磨成粉末。
然后放入窑炉中高温烧制,生成水泥熟料。
需要控制好窑炉内的温度和气氛,以保证熟料的质量。
再将烧制好的熟料与一些未烧制的原料再次混合,得到水泥生料。
水泥烧制的主材料包括石灰石、黏土、铁矿石、煤炭等,这些原料都能在段甲岭附近找到。
可以说这里是天然建水泥厂的好地方。
只是烧水泥,无论是原料的混合比例,还是掌控温度什么的,都是个需要经验一点一滴积累的活。
侯平自己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来积累经验,所以必须还得培养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
六个秀才弟子之一的李浩歌对水泥挺有兴趣,侯平便将他带到水泥厂,并将烧水泥的方法教给了他。
两人留在了水泥厂,天天烧灰积累经验。
不过最终什么时候能造出来还是得靠一点运气。
……
四月中旬,山东济南府、青州府等多地起了蝗灾,灾情进一步扩大。
皇太孙再次请旨,请求加派人手前往山东境内招抚更多流民。
朝廷上下一片哗然,时至今日,已经有越过二十万流民入了通州境内。
虽然流民目前为止并未闹出什么乱子,但是朝中群臣的担忧不绝于耳。
尤其是一干老成持重的大臣,纷纷上书请旨要求分流漷县百姓。
理由是通州一地不可能供养如此多的百姓,而又离京城太近,一旦出现乱子,恐怕会威胁京城安全。
所有奏折万历皇帝全都留中不发,群臣也是无可奈何。
四月二十一日,太孙府主簿刘宗周突然上书,请求将漷县流民分流。
而且在奏折给出了三点理由:其一,潡县虽然新开垦了许多土地,但是今年依旧有小型旱情,新开垦的土地灌溉不足,可能会严重歉收。
其二,漷县流民过多,目前有数万闲散青壮人口无法消化,整日无所事事,怕是会引起治安动荡。
其三,漷县新开垦的十万亩田地没有分给流民,而是挂在太子府的私产名下,太子府用钱雇佣流民耕种,这样并不利于流民稳定,因此他建议将新开垦的田地分给流民,然后将分到田地的流民重编户籍造册,以允国用。
刘宗周身为太孙府主簿,又是有名的大儒,他说出这种话来,顿时把太孙府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时间群臣对太孙府的质疑声达到了顶峰。
侯平差点没把肺给气炸了,当即也上了一封奏疏反驳刘宗周的言论。
关于第一点,倒是没什么好说的,只能强调太孙府有能力解决问题;
至于第二点,闲散人口问题,也只能保证五月份就能全部解决青壮人口的就业问题。
重点是第三点,这一点可以说是等同于被人刨了祖坟一样,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刘宗周典型的空谈腐儒,他说话张口就来,根本不考虑别人受得了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