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京师内厉兵秣马,大批部队即将前往顺天府之时,出征前夜,再次担任监国一职的太子朱高炽,趁着月色来到了皇宫之中,在御书房得见皇上。
这是一次注定不会被记录在史书上的会面,就连殿外百米之内一个侍卫都没有留下,唯一负责伺候的只有刘金宝公公一人,且只负责开门和关门的差事。
朱高炽明白,爹出征前如此召唤定有要事,也不敢怠慢,已是夏日的天气,还披着挡住了脑袋的黑袍前来,生怕走漏了行踪。
没有任何的通传,朱高炽直接走进御书房内,刘金宝公公第一时间反手叩上了大门,自己也按照要求退出了三十米开外。
只见朱棣一身作战铠甲着装,端坐在了书房中央,单手支撑着侧脑,像在闭目养神,又像在思考什么问题。
无名安静地站在朱棣身旁,手中一直抱着那把御用宝刀,确保着皇上的周全。
“儿臣朱高炽,参见皇上,皇上万福金安。”朱高炽脱去了身上的黑袍,作势要磕头行礼。
“免了吧,你跪啊起的太不容易了,无名,给太子爷搬把椅子。”朱棣挥了挥手。
“爹,这么急召我来,还叮嘱要走后门出府,所为何事?”朱高炽开门见山问道。
“坐下再告诉你。”朱棣不急,等着无名搬好椅子,看着大胖儿子坐稳以后,这才开口道,“纪纲要造反了。”
虽然已经坐下,但这如同晴天霹雳的消息让朱高炽也是身子一歪,差点坐到地上。
“爹何出此言?纪大人可是您靖难时的账下亲兵啊?现在也贵为锦衣卫指挥使,掌管诏狱。是您亲信中的亲信,可以说无人不惧怕他们的飞鱼服,绣春刀,他为何造反?”朱高炽当然知道纪纲平日的行事作风,朝中文武百官,提起他的名字有些人都会不自觉地打寒颤。
但也正因为有他在,各方官员行事还算收敛,并未出现前朝各种官官相护,民不聊生的景象。对今天的永乐盛世,他也是有功劳的。
“是啊,我也想不明白,为何他要谋反?他根本不缺权力,除我以外,能叫得动他的屈指可数,而且都是要求他办事才行。而钱财,那些踏破他门槛的富甲权贵,就能让他衣食无忧了。”朱棣说得自己都不敢相信,“但就是如此,他依旧惦记我屁股下的这把龙椅,可谓是朝思暮想了。”
“爹,此事非同小可,你可有真凭实据?”朱高炽压低了嗓子说,要知道纪纲贵为锦衣卫指挥使,就是皇上的私兵衙门,连这种部门都想造反,传出去可就变成天大笑话了。
“起疑是从周新公堂之上以死相谏开始,我安排了小公公秘密查访打听,然后我找到了这个。”朱棣将一封密函递给了儿子,里面正是纪纲写给吗喽的那封密函的复刻版。
看完内容,朱高炽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真没想到纪纲竟敢如此胆大妄为,连玉玺都惦记上了。不过真追究起来,他可能还会辩驳,此书信就是为了套路吗喽的权宜之计,他是忠心不二的啊,皇上。
“物证有了,一封书信略显单薄,再说这笔记只能说像,不能说是纪纲手书。”朱高炽还是希望事情严谨一些。
“没事,我把摘抄书信的人都带来了,出来吧。”朱棣一声招呼,只见里屋内,身着飞鱼服的萧何缓缓走了出来。
“臣百炼校尉萧何,拜见皇上,拜见太子殿下。”萧何噗通一下跪倒在地,磕头行礼。
“这信是你抄的?”朱高炽直接追问。
“是,原件已经送达当时身处宁波府的吗喽亲收。当时,纪大人确实派遣了白羽携带三百赤锦衣卫下宁波,为的就是完成与吗喽的勾结,拿到大明传国玉玺。”萧何本就是大明第一神探,心思缜密可不仅仅是对外,对内也是收集了极其多的线索与情报。
“还有何证据?”朱高炽继续追问。
“当年吴王身死,纪纲收缴了吴王藏匿的龙袍华冠,现在就在他的卧榻后的密室里。因其肃州卫的妹夫玉百城,经营了一家名叫玉门银号的地下钱庄,从那里得到了一本大明众多官吏的黑账本。
凭借这账本,这两年来,多少官员已经被逼沦为了纪纲的鹰犬,其中不乏军方大将,都是发誓效忠于他。”萧何也曾经执行过这样恐吓人的差事。
“真是岂有此理,区区一个指挥使,竟敢妄想谋朝篡位。”朱高炽气得脸上的肥肉都在抖。
“只怪我太信任于他,真当成了兄弟来处,却忘了我那一帮兄弟,其实各个都希望我死。”朱棣无奈苦笑着,“这一次,我让纪纲帮忙筹措军费,查抄一些贪官污吏满门,收缴银两。
你猜怎么着,仅仅七天,他硬是凑出了80万两来。换成过去,我只会觉得他务实能干,而现在细思极恐啊,他知道所有人的秘密,却只是等着必要的时候,拿出来用就好。”
“萧何,你可知道,纪纲打算何时动手造反?”朱高炽问起了最核心的问题。
“这个,卑职不详,但明眼人都知道,纪纲已准备近乎周全,现在就是在等一个机会。”萧何有些话不敢说。
“我来说吧,这次我带着汉王四卫,神机营与万余御林军出征,就是他谋朝篡位最好的机会。等我一走,这京师还不就成为了他纪纲只手遮天的局面吗?”朱棣早已洞察一切。
“爹,你打算怎么办?”朱高炽终于明白找自己来的真正目的了,毕竟皇上走了,作为监国太子的他逃不了要跟纪纲正面对线,留下的一众文臣,又如何是锦衣卫的对手?
“不管他会不会在这时候动手,我都已经等不了了。哪怕是用钓的,也要把这条肥鱼给我拉上岸来。太子爷,你不是最会钓鱼的吗?帮忙出出主意。”朱棣前倾着身子一脸坏笑,论坑人,他相信自己这大胖儿子已经得到自己真传了,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
ddyveshu。ddyv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