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仵作移步而来,在做仔细检查后,写下了验尸爰书,明确记录孙二少于昨夜自戕而死。
孙志晔又掏出那封薄信,双手递给了一旁负责跟进此案的差役“这是舍弟拜托前日当差的狱卒下值后送到孙家的,孙某不了解衙门办案规矩,不知是否需要上交归档?”
差役接过信,当着众人的面打开,对照墙上忏悔书的字迹“系同一人所书。”
孙志晔“那就拜托了。”
孙府家仆送来棺木,孙志晔亲自为孙二少整理仪容,装棺扶棺。
不少闻风而动的百姓守在县衙外,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联想到童谣,心中不免狐疑。
孙志晔抬手,示意抬棺的家仆停下脚步。
而他则是手指交叉对着周遭百姓躬身作揖“舍弟以死赎罪,孙家定会秉承舍弟遗愿,悉数变卖其名下店铺用以赔偿受舍弟所害之人,同时,孙家旗下粮铺将在七日内降价销售,以表达我方的诚心和悔意。”
“在孙某不敢替舍弟奢求原谅,但定会多行善事。”
围观百姓将信将疑。
“兄不轨,”
“宅不宁。”
“妻与兄苟且,”
“纨绔死狱中。”
不少人在低声嘀咕。
“孙大公子,不知孙二少怎么死的?”
孙志晔目露痛色“仵作验尸,二弟死于自戕。”
“孙二少是不是知道自己未过门的妻子被你强占了,这才一时想不开自尽。”
“孙大公子,这你可就做的不地道了。”
“啧,还玉弦公子,怕不是有一颗豺狼虎豹心吧。”
“对对对,那童谣就说这是弥天大谎。”
孙志晔再次作揖“孙某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不惧人言。”
“事非公道,自在人心。”
但很多时候,事实确实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
这段时日,很累。
身心上的疲惫,让他连思考问题都思考不进去。
扶棺继续前行,任凭身后的百姓议论。
相比起家中闹鬼不太平的流言,东遮西掩的童谣,至多让他玉弦公子的名声蒙上阴影。
毕竟,二弟是真的死在了牢狱中。
有忏悔书,有绝笔信,有仵作,有差役为证。
待官府贴出告示,童谣的影响就能降最低。
不过,可惜了。
可惜二弟的死没有那么大价值了。
转角,骑马过街的谢砚和扶棺的孙志晔不期而遇。
谢砚勒住缰绳放慢速度,笑了笑擦肩而过时幽幽道“常闻世人言,孙大公子行事磊落,方正自持者为君子,然今日观之,似乎传闻有失实之处。”
“孙大公子实乃枭雄心性,成大事不拘小节。”
孙志晔的瞳孔瞬间收缩,他猛地回头望去,只见谢砚轻拍马背,骏马奔腾而去,在那条长街上留下了一个轻狂而散漫的背影。
他竟在区区一个猎户眼中,看到了居高临下的鄙夷轻慢。
谢砚也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