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是这一些海外的汽车公司将所有的零件运送到夏国,由夏国的企业进行组装。
但这样仅仅是组装所产生的汽车生产成本也是居高不下。
随着国产汽车公司的技术提升以及设备的更新,合资方的夏国企业开始为海外的汽车公司生产一些重要的零部件。
比如整车的外壳、发动机,变速器等等。
随着夏国企业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合资汽车的成本也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合资品牌逐渐的代替了海外的纯进口品牌,成为了夏国市场上销量最好的汽车品牌。
然后到了2013年以后,不甘心受制于人的夏国国内汽车企业,开始了第2轮的技术迸发。
他们在吸收过去10多20年与海外品牌合作的经验以及技术之后,开始想方设法的研发和设计自己的汽车发动机、底盘、变速器等等。
并且还取得了不少的进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比迪、奇瑞、长城、吉利等等。
夏国的汽车市场也从蓝海市场演变成为红海市场。
赢家能够获得大部分的市场红利,而排名靠后的则艰难度日。
王翔以及相关的团队,详细的分析着这一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得出最想合作的就是比迪汽车。
但因为比迪汽车的自我研发投入比较大,而且在燃油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上面同步发力,拥有技术较多。
所以他们的口味不小,有可能并不是满足于和长天科技合作,并且获得一定的资金。
但是所有的猜测也仅仅是猜测。
王翔还是先把其他的汽车企业排除在外,主动和比迪这边联系。
长天科技给出的方案有三种。
第1种是给予一定的资金,直接购买长天科技这边需要的技术专利。
其实涉及的这些技术专利并不是比迪的核心技术专利。
比如汽车的底盘,整车的生产以及汽车的空间利用等等。
长天科技愿意将其购买过来,也不是直接要用,而是在比迪汽车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约时间,就好比于你从网上下载一篇论文进行修改,所花的时间远远比你自己思考撰写论文的时间少得多一样。
长天科技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节约时间。
第2种合作方案就是,长天科技出巨资收购比迪的部分股份。
收购股份之后,比迪就能够和长天科技共享汽车技术。
王翔这个方案给陈潇汇报过,也得到了陈潇的认可。
陈潇之所以认可,也是基于自己重生而来,也算是见识过比迪自我创新的这种能力,还有他不断飙升的股价。
如果能够让比迪绑定到长天科技的战车上,对双方来说都是共赢。
但非常可惜的是,比迪汽车想都不想就直接拒绝了长天科技的这两个方案。
比迪汽车的内部,高层们在开会商量长天科技给出的这两个方案的时候,整个会议室也在讨论。
大家对长天科技的合作方案不屑一顾,觉得长天科技是厚着脸皮来吃白食。
比迪汽车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基于两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