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她高中,天天让我陪她去那家店铺吃年糕。男孩端给她的那碗年糕里,总会铺上满满当当的鸡蛋丝。
最甜蜜那一阵,她甚至会逃课去帮他看店。有一次差点正面撞见她爸,怕得她躲在厨房里一个多小时不敢出去。
小城恋爱有一种天然的故事感,两个人在一起的时日贴合着青春小说里惯用的柔情笔触。只是之后这本小说的纸页慢慢潮湿,字眼被洇得看不清。
后来她出国,时间一久,因为这样那样的矛盾,终于分了手。那之后,她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恋爱。
我是故事的旁观者,只能按照时间线捋,那颗心怎样沧桑变换大概只有她懂。
反正我所知道的是,她现任是上海的律师,谈了一年,见过家长,双方都满意,于是婚事很顺利就定下了。律师年轻有为,家境好学识高样貌佳,各方面也都优秀。怎么看都像是天生一对。
“就他了吧,也挺好。”她跟我聊起现任的时候,这样说。
这几年她很少提起初恋,我以为她早就把他忘了。临近婚期,在跟我吃饭时突然提起他,倒让我有些意外。
闺蜜的分手,是从青春期跨入成年,两人周遭的环境、人生的际遇开始分化,于是导致双方适配条件失衡。
“会觉得遗憾吗?”我问闺蜜。
“也还好。他的确不适合和我结婚。”闺蜜说。
是了。结婚嘛,“适合”是最重要的。
海归硕士身份的闺蜜,自然应该匹配业界精英。门当户对,势均力敌,爱情跨入婚姻,便等于为情感加上锁拷。是约束,也是保全。
年轻时我们总会贪恋波澜起伏的罗曼蒂克,觉得只要两个人彼此喜欢便可以长长久久在一起。而步入社会之后,便会更向往细水长流,觉得不需要过多曲折,平稳而妥当即可,理智而温和的爱,才能让人觉得安心。
也没什么好坏之分。只是成长罢了。
没有错对,就是唏嘘。
我的堂姐以前因为一段不被看好的感情,而跟家里做斗争。争到后来不知怎么,忽然跟男方断了关系。
她最近正打算和一个相亲对象订婚。前些天她带着未婚夫来我家吃饭,我妈问她:“快结婚了,开不开心?”
她也只是淡淡地说:“也还好,就这样呗。”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一旦到了某个年纪,便会突然失去很多抗争的斗志。“也挺好”、“都还行”、“也可以”……每个褒义的形容词前面,都会加上表示浅程度的副词。轰轰烈烈的爱情让位给安安静静的婚姻,到了某个年龄段,人们大多会选择告别勇敢而笨拙的喜欢,步入稳定而牢固的婚姻。
谈不上世俗,我只是觉得惋惜。
那个躲在厨房里半天不敢出门的小女孩,如今早已成为独当一面的职场女性。她曾经很爱那个做小吃的男孩,现在决定和某个律师结婚。未来或许会成为一个焦头烂额又志得意满的妈妈,朋友圈会出现很多育儿宝典和琐碎日常。她也会有很多压力,来自房贷,来自的工作,来自夫妻间的争执。她或许也会在很偶尔的时候,想起那个给她盛很多鸡蛋丝的男孩子,然后感叹一句,“年轻真好”,但不会真的想回到过去。
岁月没有返回键,念旧终归只是念头。
就……已经没有资本再在爱情里胡作非为了。
奔三的我们愈强烈地看清这件事实。于是几乎是出于自保的本能,开始主动寻求稳定的收入,稳定的家庭,以及稳定的爱情。
我们不再崇尚及时行乐、敢爱敢恨,我们不再迷信罗曼蒂克和肾上腺素,我们开始推崇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开始注重工作效率和升职加薪。我们由于更需要切实的生活保障,而对低性价比的深情嗤之以鼻。
浪漫总是会被杀死的,我们会长大,变得有钱或者压力重重,我们会认识油嘴滑舌的名利场男孩,盘算他的背景和收入——显然他也会这样对你。
我们把爱和生计拧在一根绳子上,一切都太难了,“跟最爱的人在一起”是高攀不上的任性。
但很久以前,那曾是我们设想过的婚姻。
结婚的意义。
结婚就是找一个人,像两株小树一样,拧在一起成长,然后你们结出的那个果实,才是最珍贵的。
这样的果实,它绝对用任何东西交换不出来,它是一份你通过任何其他渠道都不可能获得的信任,你年岁越大,这份信任就越值钱,越珍贵。
所以,婚姻的意义是什么?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一起形成的默契和习惯。
这种习惯可能是知道你胃不好,清晨的一碗白米粥。可能是知道你晚上会口渴,床头的一杯白开水。
也可能是知道你怕冷,半夜为你盖的被子
这种日积月累的了解和懂得,无可替代,不是说换了一个人就可以重新来的。
因为你在漫长的岁月中一起成长,彼此把自己打磨成了最适合对方的那一个人,不可能再去习惯任何一个人,这是任何外在条件都比不了的。
凌晨三点的一杯水,老去时候的相互陪伴,困难时候的相互支撑,这就是婚姻存在的意义。
喜欢远处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请大家收藏:dududu远处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