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徐家那三个儿子的名字?”
海瑞皱眉追问道。
“不是,其中一半左右是,其他是徐家子侄和家丁的名字,不过他们都在那里呆了数年,所以知道真正的东家是谁,其实就是华亭县那家的。”
那师爷小心的道。
海瑞扭头看了眼堆得如同小山般的状子,他知道此举已经是捅了马蜂窝。
就目前看来,徐家通过投献得来的田地怕不是有十余万亩,甚至更多,别忘记那只是三府之地。
虽然其他地方距离华亭更远,但各府都有状子送来,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而且,他海瑞管辖的只是应天十府,十府之外是否还有,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要知道,当初徐阁老可是把籍贯迁到江西过,自然在江西也是有产业的。
别小看这三万亩田地,这背后却是有数千户人家。
明朝百姓的田地,多是在明初时候开垦的荒废土地,毕竟经过战乱,许多土地早就无主。
为了安抚百姓,朝廷把其中一部分分给民户,大部分收为官田,而对于农户自己开垦的荒地则归农户所有,还几年免税。
所以这时期明朝百姓家家户户都有田地,世代传承下来,少的有地数亩,多的二、三十亩,这就是升斗小民的主要家产。
由此也可以大致推断出这三万亩田地背后的家人,那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我知道了,你们继续清理。”
海瑞不想继续待在这里,转身就出了大堂往后院去了。
徐家的事儿虽然棘手,可终归还是要想办法解决,不然自己奏请施行的一条鞭法就没法推行下去。
但是海瑞也在考虑,这些事儿到底是私下里协商解决,还是真要摆到明面上,传唤徐家子弟过堂。
对于徐阶这样的人来说,若是真把儿子、侄子传到大堂过审,那脸面就算是彻底没了,这可就结下大仇了。
而且当初在京城,徐阁老没少帮他在嘉靖皇帝面前说话。
坊间传闻他也听说过,嘉靖皇帝最初看到《治安疏》时是打算要杀人的,只是徐阶和黄锦用了反话,才把自己小命保下来,只是在狱中度过几月,直到皇帝驾崩。
海瑞就真的秉公执法而不通人情?
当然不是,该有的人情世故他也有,只不过他比其他官员来说,更讲原则,能明辨是非,也能在原则范围内想法设法转圜,让双方都能满意。
而现在,徐阶的案子就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一边是救命恩人,曾经的当朝宰辅,另一边则是上万的百姓。
回后堂的路上,海瑞终于还是下定决心,必须要让徐家让步,不说把这些投献的土地归还,但至少要把他们转变为佃户,有证据的也要归还,这是原则。
至于《大明律》的规定,那就不去触碰,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升堂,私下里协商解决此事。
回到后衙,海瑞就在书案上放好信纸,然后开始研磨,准备给徐阶先去一封信知会一声。
十府闹出这么大动静,海瑞觉得徐阁老应该也是听说了的,自己把现在掌握的情况详细告诉他,以徐阁老的聪明当知道此事的严重性。
何况京中盛传,徐阁老的老对头高拱可是要复出。
若是不能尽快结束此案,落到高拱手里,怕就不是私了能解决的,高拱不把徐家子弟发配戍边才有鬼。
只能说不是高拱不想借此机会杀几个徐家人,而是《大明律》中对投献的最高处罚就是戍边,还不能论死。
别看后世影视剧里古代审案,动不动就是秋后问斩的话,实际上大明朝一年到头也杀不了几个人,多是流放千里戍边。
毕竟这年头,人是第一生产力,朝廷可不会随随便便就把人杀了。
海瑞觉得自己是帮徐家考虑了,徐阶做为那么多年的首辅,应该也明白,于是提笔就快速写了起来。
一封书信一气呵成,海瑞写完又看了眼,觉得很不错。
等了一会儿,待笔墨晾干后,他这才小心的把信纸折好,装入一个信封里,并打上火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