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德接过来看了眼,隆庆皇帝要选秀女三百人。
选秀女,放在往常这不算什么事儿,不过这道旨意问题出在时机上。
礼部和司礼监也是上个月才收到南京传来的一条消息,南京织染局内使张进朝声称奉命往湖广南直隶等地选取秀女,消息传开,在整个江南掀起一场巨大风波。
湖广南直隶等地家有适龄女子的无不色变,纷纷想法设法把女儿嫁出去,说是一朝殆尽单身汉也不为过。
那俩月,消息随着传播,有女孩的人家就四处寻找家中有男子的人家婚配,唯恐朝廷旨意到后暂停婚配,把自己女儿选走。
在消息传到湖州府时,整个湖州立刻陷入了争分夺秒的“新郎争夺战”。
所有的家庭,只要有十一、二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女孩子,无不奋勇加入这场争夺战之中,“不及择配,东送西迎,街市接踵,势如抄夺”。
由于害怕官府禁止,婚嫁大都在夜色中完成,每个有女儿的家庭都唯恐天明破晓而女儿犹待闺中,一声鸡鸣不知惹得多少父母肝胆俱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田艺蘅曾经描述过一地在传出选秀谣言后的情状是:“歌笑哭泣之声,喧嚷达旦,千里鼎沸!”
而所有的光棍,不论美男壮男病男渣男,“无问大小长幼美恶贫富”,“出货”即清。
哪怕是山谷村落之僻,士夫诗礼之家,不管平日里怎样与世无争或恪守礼教,这时没有一个沉得住气的,“以出门得偶,即为大幸”。
时有童谣流布曰:“正月朔起乱头风,大小女儿嫁老公”。
偏偏又有人无意间给本来已经乱糟糟的局面火上浇油,当时有个将官抵达湖州北关上任,按照规矩,北关放炮三声既是昭告也是欢迎,谁知满城百姓闻炮声大哗,说是“朝廷使太监至矣”,顿时那些还没有嫁出女儿的人家开始四散奔逃,唯恐避之不及。
乱成这样,地方上自然把消息传递到南京询问,毕竟并没有接到任何宫里选秀的文书。
南京官员也是等了一些时日,又四处询问,才知道这个消息。
南京也没有接到圣旨或者文书,自然将信将疑。
因为消息来源是南京织染局内使,他们也不知道是不是宦官奉了中旨办事。
中旨办差,虽然不合规矩,可毕竟是皇帝的命令,这才写了文书送到京城询问礼部和司礼监。
显然,这其实就是内使张进朝打着选秀的名义抢掠良家妇女,公然勒索百姓的行动,因为内廷根本就没有给南京下过这样的命令。
和后世影视剧里截然不同,好人家的女儿怎么可能甘心情愿把人送进皇宫里为奴为婢,即便有万一的机会飞上枝头,可善良的百姓也不远用自家女儿的幸福去赌这渺茫的机会。
实际上,从古到今,所谓选秀女,本质上就是借此名义,公然在民间掠夺普通妇女。
后世电视让人们以为皇帝是众多女人争相嫁娶的对象,因为得到了皇帝的垂青也就意味着得到了权力得到了金钱,那纯属扯澹。
虽然或许有这样的,怀有投机目的的家庭,但绝对是非常少见的异类。
为什么民间对宫里选秀如此畏惧,一般女子入得明宫,就等同于被剥夺了终身的自由,为保住宫中的秘密,大多女子都只有在宫中等死而已。
因为明代帝王制定的法规严禁宫外之人为宫女传递书信或物品,一旦犯禁,“皆论以死”。
叶落归根,年老后,宫女总得可以出宫了吧,为防止宫人泄漏禁中之事,年老的宫女是被禁锢在“倪衣局”的,仍不可出宫。
弘治朝曾经放出过一批年老宫女,民间感恩戴德成什么样!
女子入了宫,如果在宫内又不是有点地位的妃嫔,也就意味着这一辈子再也别想和亲人相见,甚至都很难传递消息。
试想,“拉郎配”后,婚姻再不幸福,也可以见得几面,总比送进宫中不知死活来得强。
而且,入了宫后,明朝的宫女待遇极其低,生病无医,自生自灭。
这是民间拒绝送女入宫的主要原因,而另一个让人感到恐惧的还是隆庆皇帝他爹嘉靖皇帝的许多民间传闻。
壬寅宫变虽然是宫中秘闻,可实际上在发生后因为涉及皇帝,民间也早已传开。
一群宫女暗中密谋,竟然做出刺王杀驾这样的大事儿,民间因此流传的版本也是多种多样,但大多淫秽不堪。
而对于这次宫变,内廷也是遮遮掩掩不愿公开实情,实在是其中许多不可言说之事,更加助涨民间对此的猜忌。
虽然皇帝换了,可谁知道女儿进宫后会如何?
“最近一次选秀女,是嘉靖四十二年还是四十三年的事儿?”
魏广德开口问道。
他还有些记忆,毕竟才过去四、五年时间。
“四十二年下旨,四十三年选秀。”
高仪说道,那时候他已经在礼部,虽然不负责此事,可给宫里选人,礼部是要直接参与的,虽然决定权最后在内廷。
明朝宫中选秀女,一般是三、五年一次,每次会根据需要选出百人到千人不等。
选秀女,其实也分许多种,有时只是选普通宫女,有时则是为了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