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顺畅了起来。
而京城通往宣府,大同一线的道路却忽然变得泥泞起来。
运输开始变得困难。
好在紧赶慢赶,在天气完全转暖,整个大明北方的道路完全变成烂泥潭之前,整整八十万石军粮已运抵宣大。
这让沈烈稍稍松了口气。
心中稍安。
毕竟打仗这件事,可并非某个将领拍拍脑袋便能打赢的,打仗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后勤,运输,装备,补给,侦查。。。。。。
哪一环出了问题都得吃败仗。
绝不是凭着一腔热血,一股脑的把几十万大军推上前线就能打赢的!
倘若错过了季节军粮却运不上去,又或者侦查做的不好,扎营选错了地方,那便会酿成英宗年间土木堡那样的惨败。
沈烈琢磨着。
如今戚帅,李如松手中有兵,有粮,有军饷,正在筹划着,制定一个北出长城的雷霆扫穴计划。
而沈烈目光变得幽幽。
这便是战争,机会对双方来说都均等的,宣府,大同一线的明军主力熬过了最艰难的冬天。
浙军,辽军,加上宣府,大同一线的边军总计十余万兵马。
一个冬天下来不但没饿着,且在城中养精蓄锐了多时,又补充了一批甲胄军械马匹。
以戚帅的军事才能来说,他必不肯善罢甘休!
那么很快。。。。。。
挨揍的便该是鞑靼人了。
伸了个懒腰,端起了茶碗,沈烈仰天打了个哈欠,觉得他这个后勤工作干的还算称职。
现如今。
大战在即。
沈烈却忽然闲了下来。
而站在窗边的海瑞,看着那院中正在忙着清点银钱的校尉们,那昏花老眼中不由得迷离了起来。
随着海瑞转过身,向着沈烈伸出了两根手指,发出了爽朗的大笑声:“两个了。”
继张四维之后,又有一位内阁首辅被这小子气病了。
而沈烈也不居功。
只是微微一笑。
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