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出版社,看见社会上有一些励志书籍,非常好卖。
他们就找一些的枪手,写一些励志故事,然后再将这些励志故事,编成一本书,出版之后,拿到社会上卖,还能赚一笔钱。
实际上,这些励志类书籍,都没有什么新意,不过是抄别人的观点,再去网上找一些类似的故事,加在里面。
他们的这些书,对人有没有害,我是不知道。
但是,对人是没有一点用处的。
因为真正的人才,知道怎么会在励志书里面出现呢?
真正的人才,他自己成功了,他自己就把那个秘诀,放在心里,他绝不会告诉你的。
他怎么可能,告诉你呢?
你是他的谁呀?
他把他的心得体会,卖给你?
其实,你仔细看的话,有些励志类的书,里面的那些故事都是随处可见的,有些小故事是在《du者》杂志上选的。
图书行业,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跟风出书。书
关键是跟风出版,出的都是一些垃圾书。
最近,我去了一家学校旁边的图书店,我翻了几本书,再没有看见块钱以下的书了。
至少都是块钱以上,有的甚至卖到了o多块钱一本。
我看到一套《明清小说精选》,有o本。
它的定价为ooo块钱,但是我问了老板,能不能优惠一点?
他说,你如果诚心要,oo块钱可以卖给你。
你看、你看,他的折扣有这么高,实际上,他定价定得高。
虽然他给你打折了,但他实际上的价格,也并不便宜。
特别是,有一些很庸俗的书上,书商特别喜欢在书封上,写上一些什么“文学宝库”、“传世经典”。
然后以折到折的价钱,销售。
其实,这些定价高、折扣低的书,都是一些垃圾书。
虽然能够打时间,但根本没有什么营养的。
你还别说,现在那些书籍,在几个比较大的网购平台上面,是常常能够见到的。
而且,它们的销量都不错,我觉得这是咄咄怪事,也是一个不好的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d),对人们的文化阅读市场,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
有些出版社出版的一些教辅图书,他们编的那些材料,都是在网络上找的一些旧考卷。
再汇编到一起,去蒙骗学生们。
在那些教辅书的封面上,都写着某某专家。
实际上,那些专家都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被写在了上面。
你说,这些出版社,都还有没有联系专家。
专家的名字,却被写在了封面上。
那本教辅书,和专家有什么关系啊?
为了钱,无良书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情况呢?
就是因为,教辅图书的利润非常高。
利润高,书商就选择铤而走险,去赚那些快钱呐。
图书出版,作为一个文化产业,也不能不盈利,但是,不能通过这种卑劣的手段,去赚钱。
你要学会用,那种高维度的思维,去出版书,去赚钱。
有人说,出版社图书的定价,不是出版社自己定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