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其他地方倒还好,大乾商行财大气粗,买几块地就好了。
可京师寸土寸金,先别说每一块土地都是天价,土地往往都是有价无市的,人家愿不愿意卖才是关键所在。
无奈之下,李同贺只能另辟蹊径。
既然宽度和长度没有办法增加,那就只能增加高度了。
于是李同贺专门请了几位大乾顶级的木匠,让他们为大乾商行设计多层建筑。
最后,京师大乾商行盖到了四层。
这已经是京师之中除却皇宫以外最高的的建筑了。
当然,除了寺庙高塔等特殊的地方。
在大乾商行蓬勃发展之下,可以看到在沿海城市率先崛起的,能和大乾商行并排生长的商行。
这些商行的背后都有当地财主的支持,所以资金相对来说比较雄厚。
他们的来货途径也很广泛,科技部的货几乎都被大乾商行给垄断了,他们无法从科技部拿货,只能从下游去捞。
科技部自己的工厂远远无法满足全国百姓的生活需求,所以大乾之内还是有很多其他的小工坊生存了下来。
这些小工坊的产品或许达不到科技部的质量,但也有自己的优点——便宜。
沿海城市的商人正是从这些小工坊中低价拿货,然后放在自己的商行中低价售卖。
凭借着价格优势,他们勉强生存了下来。
接着又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积累下自己的人脉,从而在一些地方达到可以和大乾商行齐头并进的程度。
李同贺早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可沿海城市天高皇帝远,他多少有些有心无力。
后来林天告诉他,大乾商行是绝对没有可能统治整个大乾的商业的。
目光盯着所有地方只会让自己看不到脚下摔倒,李同贺现在只需要把眼下的大乾商行经营好,然后再稳步前进就可以。
林天让李同贺建立大乾商行的目的本来就是让他做龙头,而不是饿狼。
明白这一点后,李同贺也释然了,专心发展已有的大乾商行。
其他商行借助这个机会,总算在大乾占据了一席之地。
至此,无论是京师还是沿海城市都已经取得极大的发展,可内陆地区的进步却非常缓慢。
京师吃的是政策红利,任何事情都是从京师开始的。
京师是先行者,也是大乾重点关注的地带。
沿海地区吃的则是贸易红利,外藩来朝,大量的资金流入,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富裕了起来。
这两个地方都有红利吃,可内陆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大乾内陆地势复杂,山野崎岖。
平原之上,百姓聚集为城。
山野之间,百姓聚集为村。
村和村之间尚有高山为阻,村中的百姓想去一趟城里就更加困难了。
而且即便是城,也不见得有多么繁华。
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速度是很慢的,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这话不是说说。
古代有多少百姓终其一生没有离开过自己居住的小山村。
有多少人不曾看到京师的风华绝代。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