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鸿林愣了一下,“边关?”
段鸿林对边关不了解。
“说实话,江小姐,我还真的不了解边关,我了解的就是从京城到岭州那边的情况。”
“之前是嫂子跟我说的一些事,再就是家里人做生意会跟我讲一路见闻见解,这次也是我自己出来,从灵州到京城,知道了一些。”
“可是边关很远吧,在最北边,听说春天的时候天气都很冷,而且那边比较荒凉,也没什么好东西吧。”
“就算是我们把一些东西运送过去,都没有人买。”
“不光如此,听说那边还挺危险的。”
江知念神色一动,知道段鸿林考虑的是事实。
光是从京城到岭州的生意,足够段家人跑了。
更别说段家人在岭州的生意也很大,要不是为了方便柳酥酥给家里人捎信带东西,两家经常往来,段家也不至于非组建商队。
“没事,我就是问一问,其实从京城到岭州有很多的美食,各地的特色美食以及价格都不一样。”
“多观察多看,你会了解很多。”
“好记性也不如烂笔头,我记得你大嫂提过,说你读书也很好,你可以把路上的见闻见解写下来,当趣事。”
段鸿林都惊讶的睁大眼睛。
他还从来没想过这个。
“真的可以吗?”
“我其实没写过这种东西。”
江知念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段鸿林道:“所有人做事,也都不是一开始什么都会,都是慢慢摸索着做好的。”
“就比如你组建商队,这一路上一开始你其实心中也很忐忑紧张,你以前也没带过商队,你怕让段家人失望。”
段鸿林惊讶得睁大眼睛,“江小姐,你说的真的对,我就是这样。”
江知念道:“我跟你嫂子是好朋友,你直接叫我姐姐吧,这样生疏地叫也太客气了。”
段鸿林从善如流道:“江姐姐。”
“你看,这是我写的一段小游记。”
“这是京城一家老面馆,面条做的很好,我经常去吃,然后写了这个游记。”
江知念写了几百字,写了去那对夫妇的面摊,看到的画面,以及跟那对夫妇聊天的对话,以及店里经营了多长时间。
还有吃面条的口感,以及很多老顾客都愿意过去吃面条。
还讲了一两件小趣事。
明明只是吃一碗面,却仿佛一个故事一样,让人看着都感兴趣。
尤其对面条的描述,让人都感觉饿了,忍不住也想去尝一尝面条的味道。
“这样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就可以成为一本游记。”
“也可以成为一本美食游记,你走商队难免去各个地方,可以领略各地的美食。”
“或许有一天,这样的游记也能印刷无数本书,让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人去了解各地的美食情况。”
江知念其实之前想把生意扩展到各地去,但找遍了很多书籍,现游记类的书太少了,尤其对各地的食物,都没有什么介绍。
只能靠她自己了解。
江知念主要还是在柳酥酥的书信里看到过,柳酥酥说这个小叔子学问好,只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到上考场就紧张没法答题。
后来他自己索性放弃了。
只是家里人就觉得段鸿林如此放弃学问太可惜了。
但江知念觉得有学问未必要科考,他能做的事情也可以有很多。
就着游记美食的事情,江知念跟段鸿林谈论了很多。
段鸿林都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原来商队行走各地,他还可以把所见所闻记下来。
这样的话,可比用脑子记能记住的多。
而且还可以给家族的人看,让家族的人更了解各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