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个侄儿,是否成家,他这个当叔叔的,也用不着插手太多。
可是谁让他的侄儿,留在长安城的,就只有这么一个呢。
李家与李渊同父兄弟留下来的孩子,就只有仨。
另外两个在晋阳,没多大出息,在家族里待着当个安稳勋贵也就是了。
留在身边的李复,跟独苗没啥区别。
因此更为亲近,更为上心,李渊恨不得什么都为他操持着。
但是这段时间过去,在李渊看来,李复这孩子,用不着他太过于操心,这孩子是个有本事的,将来有一天,就算是自己闭上眼了,他也不会因此而受难,日子还是会过的很好。
但是在人生大事上,还得是让二郎两口子给看着点,毕竟,家里没有当家的女眷,在这种事情上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只能皇后来出面来打听操持了。
长孙皇后听了李世民的话,仔细想想,当中还真是有这么一层原因在。
“中秋节,妾身一定仔细打听。”长孙皇后笑道。
转眼就到了中秋节当天,入宫赴宴的不仅仅是朝中勋贵大臣,连同大臣的家眷,也都收拾妥当,乘坐马车入了皇宫,只是女眷们,都在内廷,而不在前朝。
前朝祭月典礼结束之后,李世民在太极宫大宴群臣,而长孙皇后则是在立政殿设宴,宴请勋贵女眷。
阎立德的夫人也参加了宫中的宴会。
她可还记得自家夫君跟自己说的,要趁机在女眷当中,打听一个人。
一个不到二十岁,身姿挺拔绰约,会使枪的女子。
命妇们,一边吃酒,一边私底下聊着天。
长孙皇后在上首,也在不断的相看着这些命妇,脑海里想着,谁家有适龄的女子待嫁,想要为泾阳王说媒。
她与身边的几位身份尊贵的命妇攀谈。
而阎立德的夫人,却是犯了难。
仅仅凭借着自家夫君所说的几句话,要如何判断?
上元节当天,泾阳王遇刺的事情倒是在长安城传开了,但是关于救了泾阳王殿下的那位恩人,却是无人知晓。
人家救完人就走了,只留下了名字,而打听名字,也打听不出什么来。
或许,人家留下的名字,都不是真的。
坐在席上的阎夫人仔细想。
既然会使长枪,还从贼人手底下救了人,那必定是有一身好武艺的。
毕竟,那时候连泾阳王殿下的护卫,都受了伤,她却能毫发无损。
身怀武艺,那应该是武将家出身的女子了。
毕竟,文官家的话。。。。。。真未曾听说过有文官家让自家女儿习武的。
好吧,武将家也没有特意让自家闺女习武的。。。。。。。
长安城朝臣勋贵家的女子,阎夫人自诩也了解一些,但是还真未曾听说过,有这样的奇女子。
李韶年。。。。。。姓李?
那泾阳王应该比他们清楚才是,或者说。。。。。。
阎夫人将目光看向了坐在上首,正在与其他命妇谈笑风生的长孙皇后。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