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在病床前的孩子们放声痛哭。
徐茵也不由眼眶湿润,手心一暖,是宁瑾塞给她的手绢。
这个家伙……
……
这一世,她不曾离开过这片城市。
天灾来临前她还是个孩子,天灾结束、人类重启,她已然是扛起一家儿童福利院的负责人,肩负着百来个无家可归的孩童,做不到上个小世界那样——随时随地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
徐东、徐西几个孩子成年后应招入了伍。
徐西虽说是女孩子,但过去几年的防身术没白练,十八岁的她英姿飒爽,能一气撂倒三个成年汉子,当之无愧的新兵女兵里的佼佼者。
其他孩子有的应聘到了百废待兴急需恢复发展的各个行业岗位,有的留在福利院辅助徐茵。大家分工合作,有的当老师带着孩子们学习玩乐、有的负责后勤,统管衣食住行。
宁瑾本来也想留下,但还没从学校毕业,就因为数理化每次考试都满分,被高等学府相中,破格免试入学,系统地学习五六年后,成了一名最年轻的航天飞行器设计师。
徐茵和他喜结连理是在院长去世三周年后,两人买下了福利院后面一块地,也就是地堡上方,盖了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作为两人的婚房。
婚后,两人虽然聚少离多,但感情却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深厚,经常开着视频各干各的事,时不时聊上几句,直到有正事要忙了才挂断。
宁瑾的同事总是调侃他是个妻奴,他也丝毫不介意,相反以此为荣:“我老婆愿意开视频陪我办公,你们能吗?”
同事们:“……”对不起打扰了!
徐茵接手福利院没多久,就申请了一块地搞养殖,挖个池塘养鱼养鹅,经营所得供福利院开销,政府补助以外没什么捐助来源,孩子们的吃穿也不用愁。
还找了个机会,让某个孩子躲猫猫时无意中发现了地下种植场的存在,从此,福利院的粮食、蔬果也有了稳定的来源。
有粮有菜有余钱,陆续给三合院的老楼做了升级:
先是扩建了坐北朝南的主楼,加盖了两层,四层加阁楼,依然用做宿舍;
东侧的厨房和杂物间推倒重盖,增设了宽敞明亮的食堂;
西侧原是公厕和空地,如今教学楼和宿舍里都设了卫生间,不需要露天公厕了,这片地就盖了一栋与主楼楼廊相连的三层木石结构的仿古建筑,用来做教室和多功能活动室,像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劳技教室和电脑房等;
三合院围起来的空地面积不小,铺了一圈塑胶跑道,中间是篮球场和迷你足球场,靠近地窖的入口安了一排健身器材。
孩子们在福利院里生活、学习、劳动,寓教于乐,无论是心灵上的快乐,还是学习、劳动能力都不输外界同龄人。
徐茵教孩子们吃苦耐劳,也教他们享受生命的美好。
凡是从慈恩福利院出去的孩子,没有不怀念这里。
投身社会的孩子,无论身处何方,每每提起老家,就想到福利院,想起他们充实快乐的童年,说得同龄人都羡慕嫉妒了:
“没搞错吧?你描绘的真是福利院?孤儿们生活的地方?怎么听上去,比我小时候快乐多了!”
“哈哈!是真的!不信的话,有时间我带你们去看看,我们慈恩福利院真的很好。说不定你们去了都不想回来。”
“……”
真的假的?
于是,这一年初秋,在外工作的孩子纷纷打来电话,称放假了想带同事(朋友)回老家看看,小伙伴们很久没见了也趁这个机会聚聚。
徐茵当然欢迎。
彼时,她已经奔五的年纪了,但岁月在她脸上没有留下太多痕迹。
她手脚利落地带着孩子们收拾出一排客房,趁阳光好,在阳台上晒了一排被子。
阁楼爬上去的晒台,翻晒着她和孩子们采摘的木耳、香菇和虾干、小鱼干。